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873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12册教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
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兰花图片
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幽静韵高,诗人 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板书课题:访兰)
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师作补充)
贾平凹(wā),原名贾李平、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稀贰ⅰ睹姥ǖ亍贰ⅰ督茸庸荨贰ⅰ兑帐跫液鹣椤贰ⅰ侗蕖返龋簧⑽募对录!贰ⅰ缎募!贰ⅰ栋淖偌!贰ⅰ蹲呱蕉贰ⅰ渡讨萑肌贰 《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扫清字词障碍。
2、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及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4、默读课文,要求:理清条理。
提示: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
三、探究质疑
1、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看有什么疑问?
2、生交流。
问题预设: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四、快乐温故。
1、抄写生字词。
2、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提提意见。
第二课时
一、设疑激趣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父亲种植的兰花很美,家兰虽然很美丽,
可是作者为何还是更钟情于野兰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文中,到文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认真读课文,看“我”随父亲去山中访兰,我们交谈些什
么?找出有关的语句。
三、品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看从“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问题预设
问题一: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野兰:清妙、清爽,“兰草是空谷的幽物……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家兰:叶更嫩、花更繁更大,美,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重点研读句子:(出示)
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
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1、指导学生读出源自自然的美。
2、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
(出示)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1、野兰的不俗还表现在哪里?(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2、相对而言,我们可以推测作者认为家兰的俗是什么?(为别人的欣赏而生长,丢失了自己的本色,丧失了自我。)
问题二:“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从兰的香味和品格引导)
问题三:“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展开全文阅读
(从作者要挖到不敢挖,可以看我由对兰赏玩的初衷发展到了敬仰的情感。)
问题四: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和父亲去深山访兰,然后就野生的兰草与家养的兰草的区别发生对话,自然引出父亲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的境界:保持真性,不媚俗。)
4、作者从自己和父亲的谈话中,更进一步认识了野兰,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请自读最后一段。读后反馈: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喜爱、敬佩野兰;人生态度: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
5、再读课题,知道课题为什么不是“赏兰”,而是“访兰”了吗?(“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四、升华情感。
同学们,作者笔下的野兰“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它不俗,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有灵性,因为“它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从野兰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是呀,作者赞美野兰的不俗,更赞美具有野兰秉性的人们,尤其是父亲的话更令我们深思。
五、拓展延伸
1、贾平凹作为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作品《秦腔》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很多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越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传播,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课下我们可以走进贾平凹先生的其它作品,跟这位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
2、搜集赞美兰花的诗篇,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9.访兰
得天地自然原气
空谷幽物 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长山野水畔趣姿
附:(原文省略内容)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世,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得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课后反思:
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板书的是“兰”,想引导学生交流对兰花的了解,但是,从学生反映来看,学生对这一事物了解还是不够,不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只好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学生做一介绍。开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课时,从课题导入重新开始,首先让学生从课题感知课文内容,学生的回答是:课文要讲的是“访兰”这件事;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作者对“兰”的尊重。因为我们看花常常用的是“赏”而不是“访”,作者把兰花当做了人。然后,以课题质疑,问:看了课题,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是:谁去访兰?到哪去访?访到了什么?结果怎样?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引导交流,检查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理解情况。
在反馈的时候,学生说:知道了是我和爸爸一起去访兰;知道了我们是去山中访兰;知道了山里的兰花跟家里的不一样。于是,我引导学生理解“山中的兰”与“家中的兰”有什么不同?学生对“山中的兰”的概括是“空谷幽物”。抓住文中这个词语,来理解爸爸说的话,“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结合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空谷”(第二自然段: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幽物”(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理解环境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中在此对兰花的描写,体会“天地自然的原气”“山野水畔的趣姿”,抓住第十一自然段,进一步探讨,理解兰怎么就成了“玩赏的盆景”,一经培栽的兰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理解父亲为什么带我去访兰?要访的是什么?只是兰的品格吗?使学生明白,“访兰”,访的是“兰”的品性,学习“兰”的精神,学做“兰”一样的人。理解“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
再次回归课题“访兰”?讨论此处为什么用的是“访”?了解作者对“兰”的态度,从而了解文章“以兰喻人”,探讨做人处事的道理。最后,以明朝薛网的《兰花》结束全文。“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这首诗,不正是对课文的最好注解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课题的导入上存在问题。我认为,对于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即便是让学生查阅了资料,学生的理解仍然存在问题,不要给学生过高的估计,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如对“兰”的认识,我们成年人对它知之多少,更何况是孩子。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12册教学设计
访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访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下一篇:
《访兰》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