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83  
标签: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12册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内容选择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此举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和理解,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2、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想象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地促进学生去了解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唱、模仿指挥、对唱、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归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3、资源开发与运用

教材提供了一些音响资料和一些的文字说明,仅利用目前课本所提供的资源是不够的,还要去开发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广泛收集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音响音像等资料,挖掘教学资源,并重新进行整合,认真制作教学课件,以便在课上灵活运用。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煮熟”作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演唱或演奏其中部分乐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与其他媒介去搜集有关《黄河大合唱》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做好在课堂上交流的准备,让学生带着相关资料和认识、思考或问题来上课。

4、教学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设计,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评价情感目标的达标度。本课教学的知识技能达标度评价,将分课中和课后两个方面进行。课中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实效,并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后的评价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具体请见教学评价试卷)。

二、教学目标

l、乐于聆听和体验《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

2、通过“展示与交流”“体验与感受”等形式,感受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想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探究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

难点: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具体内涵。

四、教学过程

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T)

学生活动

(Ss)

设计意图





2





1、多媒体屏幕上播放黄河雄伟壮观的场面,播放背景音乐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片段。

2、师:今天,我们将要欣赏一部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观看录像片段

聆听感受音乐。

播放汹涌澎湃的黄河场面,意在营造课堂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导课形式直截了当,直入主题。













8





课前请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等资料进行收集,准备课上进行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和陈述进行概括和总结。

分组交流,请小组代表进行陈述:

1、介绍人民音

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

2、讲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3、介绍《黄河

大合唱》的八个乐章的名称等。

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

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展示交流,能促使学生自觉了解学习的内容。学生参与面广、态度积极,不但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这种形式也能缓解课时少、课容量大的矛盾。























28





一、分析《黄河船夫曲》艺术特点:

1、播放合唱片段。

2、提问该曲表现了何种内容、情景?采用了何种演唱形式?

3、该曲运用了什么音乐素材?

(此曲运用了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以混声合唱的表演形

式,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

学生聆听音乐,

分析和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

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艺术。教师有针对性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分析《黄河颂》录音片段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认真体会诗词的意境。

2、要求分析作品的一些基本要素,讨论音乐与诗歌交融,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展开全文阅读
3、总结:通过分析音乐的旋律、情感特征以及男巾音热情、深切的演唱,结合诗词波澜壮阔的描述,表达了人民对黄河的赞颂。

1、同学朗读歌词,分析歌词内容。

2、聆听录音。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力度、情感、演唱形式)等。

3、分组讨论老师的设问。(学生朗诵时加上钢琴协奏曲《黄河》中“黄河颂”的背景音乐)

全体学生(在音乐声中)

共同朗诵歌词,有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与音乐交融的意境。师生共同分析歌曲音乐的基本要素,能使学生进一步探求和了解音乐与诗歌共同的追求目标。











三、分析《河边对口曲》艺术

特色

l、分析此曲采用何种演唱形式?音调有何特点?

2、总结此曲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它使黄河大合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聆听《河边对口曲》片段。

2、全班同学分角色进行对唱。

3、根据音乐的旋律,分析其音调的特点。

采用男女声对唱的演唱形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师演唱歌曲《黄河怨》

设问:请学生认真聆听并想象:音乐是如何塑造“黄河怨”这一艺术形象的?

学生分析演唱形式,体验歌曲的情感,理解歌曲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并思考歌曲塑造了何种艺术形象?

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既是一种艺术展示,更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8





五、观赏《保卫黄河》录像片段

l、一起练习轮唱指挥的手势。

2、分析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此曲运用卡农的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不仅别具风格,更烘托了一浪高过一浪、勇往直前的音乐气氛。

3、教师以演奏的形式,对作品的创作手法“卡农”进行简单分析。

请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模仿轮唱指挥手势。

师生共同探讨歌曲 (轮唱)的艺术特色。

聆听教师讲解“卡农”概念。复听《保卫黄河》,当唱到第三遍时,指挥学生同唱歌曲。

学生模仿指挥和分析、演唱等体验形式,使学生态度积极,乐意探究作品的创作内

涵,更能体验“轮唱”手段在造就音乐情绪上与前几个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以不畏强暴、唤醒大众的精神构成了它的音调特征。

六、请各小组结合所欣赏的乐章,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谈谈其中的作品塑造了何种形象?简单分析《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色。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小结。

1、小组讨论,

然后逐一回答问题。

2、对所欣赏乐

章的的演唱形式进行概括并填表。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辨别、概括、总结。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欣赏。这是为了使学生对前面的感受和体验有更深层次的推进和提高。









6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知

识竞赛: (见学习评价试卷)

第三大题是在学生讨论和总结

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和总结。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回答问题(也可以先集体议论,后进行集体评价测试)。

2、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作简单了解。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把抽象和较复杂的音乐知识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反馈,能促进全体同学的参与,更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1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交响性和史诗性的大合唱。它既有对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的描述,又揭示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苦难与不幸,同时还刻画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黄河大合唱》不愧为一部民族风格、时代特征鲜明,人民大众爱戴的优秀作品。

学生在优美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声中走出教室。

通过系列的聆听和感受,朗诵、演唱和模仿的实践参与等,在教学活动尾声,教师对作品进行精练的、总结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加深进一步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贯坚持四点:“有趣”“有法”“有度”“有效”。

“有趣”就是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选择教材、运用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都力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最基本保证。

“有法”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的一节课内容,方法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针对《黄河大合唱》的教学内容,为了防止课堂教学停留在学生呆板地观看录像资料,教师机械讲解的层面上,本课运用了“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等教学手段,结合“演唱、模仿、朗诵”等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受、理解和思维。

“有度”是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在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间和学生接受能力上,都有着很多的限制。《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多,难度大,因此,本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的不同演唱形式,结合其中《黄河颂》《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等主要乐章,分析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想象音乐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深入。

“有效”指的是:教学目标设计恰当,过程安排合理,方法手段运用得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学目标完成得好,课堂反馈好,气氛热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课容量太大,作品难度也较大,这给教学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和许多麻烦。教学环节的把握衔接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对教学法还要作更深一步探索。

六、学习评价设计

《黄河大合唱》评价试卷

(一) 视听选择题

( )1、你所听到的演唱片段的演唱形式是________。

A.独唱 B.齐唱 C.合唱 D.轮唱

( )2、你所听到的音乐片段属于《黄河大合唱》的________乐章。

A.《黄河之水天上来》 B.《黄河怨》 ‘

C.《保卫黄河》 D.《怒吼吧!黄河》

( )3、你所听到的音乐片段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________乐章的音乐元素。

A.《黄河船夫曲》 B.《黄水谣》

C.《黄河之水天上来》 D.《保卫黄河》

( )4、你所听到的演唱片段运用了我国民歌中________的体裁形式。

A.山歌 B.小调 C.劳动号子

(二) 聆听音乐,说出作品的名称,简要地概述你对音乐作品中诗歌结合的理解。

(三) 填空题

《黄河大合唱》由诗人________作词,人民音乐家________作曲。这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________套曲,具有强力的________性、鲜明的________性。

(《黄河大合唱》评价试卷(参考答案)

(一) 视听选择题

1、D(《保卫黄河》中轮唱的片段)

2、B(《黄河怨》片段y)

3、B(钢琴协奏曲(《黄河》中“黄水谣”片段)

4、C(《黄河大合唱))中“黄河船夫曲”片段)

(二) 第二乐章:(《黄河颂》。本作品以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真切的情感特征以

及男中音热情、深切的演唱,结合诗词波澜壮阔的描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表达了人民对黄河一一祖国母亲河的赞颂。

(三) 填空题:光未然、冼星海、大型声乐、时代(号召)、民族

标签: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12册教学设计 黄河大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西师大版《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下一篇:《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