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79  
标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丰碑(网友来稿)
阅读目标 1、 理解人物形象和他身上体现出的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 理解小说贯穿的感情线索。 3、 理解和掌握小说悬念的设置。 课型:拓展阅读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请大家把黑板上的这首诗齐读一遍。开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崕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描写什么的?诗的题目是什么呢? 明确:毛泽东《七律·长征》。(板书诗题)是描写长征的。对于长征,大家通过学习历史,观看影视作品,也有所了解。红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和福建出发,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军二万五千里,在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人类的奇迹,也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创造了条件。1935年10月红军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自从红军创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奇迹后,描写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大家回忆一下,在以前都学过哪些关于长征的课文? 明确:《飞夺泸定桥》、《三人行》等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红军长征的小说《丰碑》。这篇小说和这首诗中都写到了雪,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 (二) 学习课文 (1)检查预习 这篇小说比较短小、简洁,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要以同学们自己学习为主。课前曾布置大家预习课文。要求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哪一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划分和概括。(抽问,同时完成板书情节部分) 明确:开端:(1-3)交代环境背景,引出将军担心。 发展:(4-10)一名老战士冻死,将军要找军需处长。 高潮:(11-12)将军得知死者是军需处长,态度变化。 结局:(13-14)将军坚信革命定会胜利,率领部队继续前进。 (2)学习课文 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88页,看思考和练习2,把将军心情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填好,并在课文中划出相对应的语句。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明确:抽问。板书。 开端部分,将军是担心。队伍的素质怎么样?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为什么担心?环境恶劣,装备差,任务重。 发展部分,将军心情先是着急,5段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为什么着急?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中多逗留一分钟也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 接着听到冻死人的消息,见到老战士死的情景,将军是愤怒,将军的脸上顿时……十分可怕。“——听见没有……”……还是由于怒。为什么将军愤怒呢?军需处长失职,将军生气。 高潮部分,当得知死者是军需处长时,将军非常震惊,12段的1、2句。为什么震惊呢?出乎意料。将军在这一分钟里想了什么呢?自己对军需处长的误解,对他的敬佩,队伍的前途…… 而后便对军需处长产生了敬佩之情,12段的3、4句。为什么产生敬佩之情呢?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感动了将军。 结局部分,将军担心消失,信心坚定,率领部队前进,14段的描写。为什么将军的心情坚定了呢?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必将鼓舞队伍的士气,这样的队伍一定会战无不胜的。(完成板书心情部分) 现在大家看一下,这篇小说是通过什么来贯穿情节的?也就是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就是以将军心情的变化作为一条感情线索来贯穿情节的。那么作者在通过这条感情线索贯穿情节的时候,还采用了什么技巧?大家考虑一下,我们为什么喜欢看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它们是通过什么来抓住读者的心理的? 明确:设置悬念。 小组讨论一下文中设置了哪几个悬念?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解除的? 明确: 文章开端部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恶劣环境,(找出环境描写,让学生读一下)环境恶劣,装备差,任务艰巨,面对这个情况,将军非常担心。这种担心,既构成了小说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起点,也形成了小说的悬念。能不能完成任务?这个悬念的解除是在结局部分14段。(让同学读一下,同时板书。) 文章发展部分,听到冻死人的消息,死者是谁?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又产生了一个悬念。解除是在高潮部分11段,有人说死者是军需处长。 我们在学习《滑台轶事》的时候了解了什么是悬念和设置悬念的二种方法。分别是哪二种? 明确:抑制法和间隔法。 你认为本文制造悬念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抽问。 明确:抑制法。 作用:增强读者的期待心理,激发读者对故事发展的关切; 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作品产生一种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 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本文和《滑台轶事》在悬念设置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采用抑制法,上文采用间隔法和抑制法;本文是大悬念套小悬念,上文是连续设置几个悬念,使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学习《丰碑》这篇小说,重点是掌握悬念的设置,文章采用抑制法设置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大家在写文章时,也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读一下英国的侦探小说,比如《福尔莫斯探案集》,或者是日本的推理小说。 现在,想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将军、警卫员和战士)让大家感受将军心情的变化。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同时,思考小说为什么题目名为“丰碑”?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题义,将这句话找出来。 明确:评价朗诵同学,指出优点和不足,声音,感情,语气。(抽问) 为什么小说题目为“丰碑”? “丰碑”本义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小说塑造了一位革命先烈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以“丰碑”歌颂了他忘我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大家思考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是不是将军?作品的主要人物不是以作品中人物出场次数和描写笔墨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是否能体现出文章主题为依据。因此,本文中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 13段一语双关,点明了题意。 课文讲完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课下提也可以。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标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丰碑(网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爷爷和小树(网友来稿)
下一篇:14《会摇尾巴的狼》(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