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学生习作
阅读:1683  
标签:学生习作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学练稿——习作万花筒(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作文指导及范文)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小学 赵凤芹

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

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与

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是

健康人生的开端。——余秋雨

习作万花筒

目标:自由习作 个性表达

用笔记录生活 用笔抒写心灵

习作是一种综合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能够用语言随心所欲地进行表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高追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非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的心语可以在日记本中尽情倾吐,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秘密。如果愿意让老师和父母看,就大方地让他们看。有时用书信、便笺、日记与老师和父母交流,也是很有效果的。如果不愿意让父母看,也可以把它锁进自己的小抽屉,当作自言自语的一种文字游戏。只要我们有用笔随时随地写的习惯,我们的习作水平就一定能够日有所。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生活是一座有待发掘的宝藏,需要我们独具慧眼,去发现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素材,那么,我们的习作一定能够越写越有特色。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记实作文主要写我们身边经历的真实的人与事,景与物。无论记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都应该根据表述的需要,自然地分开段落,让读者能清楚自己的行文顺序。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同学习惯用三个段落来写作文,这是比较一般的做法。作文就是要标新立异,如果“老三段”,不管什么习作,都只用三段来写,那样就太刻板了,也不符合习作的实际情况。大家写作文,一定要自然地分出若干个段落来表述。

最重要的标准一是内容具体。习作的内容好比文章的血肉,内容空洞的作文,就会让人感觉如同人得了“贫血病”,干瘪苍白,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所以,一定要细致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让自己的作文丰满鲜活起来。不能说几句大话、套话,有个空架子,七拼八凑,让人读了特别不舒服,味同嚼蜡。二是感情真实。我们小学生的习作就是要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千万不能无病呻吟,喊几句口号了事。情感是表达的最初的动力,生活中有了让我们动心动情的素材,我们才有用笔写下来的冲动和激情。真情实感就好比天然的养料滋润着文字,透露小作者纯洁的真情实感的习作,才能让人爱不释手,喜欢阅读。

4.“学写常见应用文。”我们要学会写建议书、日记、书信、留言条、演讲稿、读后感等。应用文不同于其它文体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它固定的格式。这种格式是人们长期使用总结形成的,大家都必须遵照的范式。因而,把以上这些应用文体的格式熟记于心,是首当其冲的。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经过修改的文章就好比我们的毛坯房,而修改就好比进行房间装修。为了让自己的习作更完美,就要反复修改。

6.“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一般要求我们40分钟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除了课内的习作,我们还要经常进行课下的练笔。写得多了,自然就能笔底生辉,得心应手了。

★关于口语交际

目标:善于倾听 能说会道

因为口语交际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实践,只是区别于习作的书面形式,

而是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和表达。而且,实践表明,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二

者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因此,我们把口语交际与习作混搭一处,是希望同学

们能够口若悬河,落笔成文。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齐头并进,同步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心存尊重,才能有敞开心扉,共同交流的愿望。否则,交流双方会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问题。愿意把自己的个人想法与周围的人共同交流,并且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能力。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要想自己与别人的交流受到欢迎,就要练内功,不断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这当然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不但是交际的需要,也是人的一种高素质的表现。我们从小学就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用一种自然平和的态度,耐心听人说话。而且要听明白,抓住对方表达的主要意思,能够简明扼要地进行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加交流讨论,要根据场合,根据自己表达的内容,采用合适的语气和语调,特别要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听者容易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愿意与我们多作交流。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交流对象,还要“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谈吐高雅,不粗俗。这也需要我们不断积淀自己的学识,经过许多的历练。

敲门砖: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泉源丰盈,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有的同学一说作文就

皱眉头,以为作文是奉老师之命完成的一项作业。这可是不好的被动心理。因为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不吐不快;也是为了与人交流,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交流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纪实类作文。

1.写人——言、行、心、貌不可少,突出特点很重要。

①要让自己习作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就要让人物说话,不能成“哑巴”。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等都各有不同,所以,习作的人物也要有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这种说话方式,可以通过提示语,辅助说话的内容来展示。这就是语言描写。《用奇谋孔明借箭》(人教版《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和周瑜在战前各怀心事的对话描写,一个有意为难,意欲加害;一个胸有成竹,顾全大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成为了千古美谈。上文中提到的“阅读材料六”也是很典型的成功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作品。


展开全文阅读
②要让自己习作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就要让人物活动,不能成可怕的“僵尸”。

平时的生活中,除了睡觉、休息的时间,人们都处于相对的活动状态。人的行为举止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独特的性格。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动作,可以让人物呼之欲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作描写。我们学过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一段里有关伯父动作的刻画,就像事情刚刚发生在我们的眼前一般。它定格在了周烨和所有读者的心间。这就是动作描写的神奇。

③要让自己习作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就要让人物有自己的心思和想法,不能成“木偶”。

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那么习作中的人同样也如此。目有所见,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活生生的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描写。比如,托尔斯泰著名的《穷人》一文,女主人公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就让我们过目不忘。

④要让自己习作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就要让读者看清楚人物的相貌。不能让文中的人蒙着神秘的“面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人,长相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连双胞胎都有细微的长相差别。所以我们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三言五语,还原独特的人物外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肖像描写。“他时常穿着一件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这就是鲁迅。”多么经典的外貌描写,真的是让人铭心刻骨。还有节选自鲁迅《故乡》的《少年闰土》一文中对儿时好友闰土的外貌描写,也令人拍案叫绝。“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短短六七十个字,就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平时我们有的同学把很多人都写成了浓眉大眼,高鼻梁,成了千人一面,让人哭笑不得。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这四种描写要巧妙结合人物做事情的过程自然呈现,不要刻意为写人物的外貌而写外貌,为写人物的心理而写心理,那样生拉硬扯,不会有活生生的人物在习作中栩栩如生,反而会弄巧成拙。我们进行这四种描写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这才是根本所在。也就是要让人物在典型事例中自然地说话、行为、思想,自然地欢笑、苦恼、哭泣。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有的文章只选择一件典型事例来记叙,属于“一人一事型“;有的文章选择几件典型事例,有主有次地进行记叙,属于”一人多事型”。请看下边的例文:

远亲不如近邻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我就有这么一位胜过远亲的近邻,是这位邻居让我体验到了人世间淳朴而令人温暖的亲情。那是我在五六岁时发生的一件事,现在想起来,还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

那是我和妈妈刚从爸爸部队回来的一件事情。我们只好先在姥姥家住了一段时间,可是这毕竟不是长久的办法,于是就准备把自己的家收拾收拾,再回去自己住。

这天中午,结束了半天的扫除,我和妈妈灰头土脸,连腰都直不起来了,话也懒得说,我更是疲惫不堪,肚子咕咕叫着,它在跟我提意见:主人,我都瘪得前胸贴后背了,怎么还不给我点养料啊?

妈妈见我又累又饿的样子,于是就打算停止劳动,带我回姥姥家吃饭。我们正准备打道回府,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我喜出望外,以为是姥姥来给我“雪中送炭”来了,于是乐颠颠地跑过去,兴冲冲地开门一看,哎!不是可亲的大救星,我的好姥姥,而是一张比较陌生的面孔:满头白发,一张堆满笑纹的脸,跟姥姥一样的和蔼可亲。我赶紧热情地招呼:“奶奶!”妈妈闻声赶忙来到门口,“大妈,您有什么事吗?快进来坐坐吧。看我们这乱的。”

“不了,不了,你们娘俩忙了一上午了,一定饿坏了吧?”妈妈和奶奶说话的当口,我闻到了扑鼻的鱼香味。一看,嗬!奶奶左手端着一大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右手端着一盘香味扑鼻的大鱼,馋得我直咽口水。真想快快吃上这么可口的饭菜呀。

可是妈妈却说了一句让我不可思议的话:“大妈,我们心领了,真谢谢您!您还是端回去吧,我和孩子去我妈家吃。”陈姥姥一听,急了,皱着眉头说:“那哪行啊?我这都做好了,也端到这了,你就别再客气了,这往后啊,咱们就是邻居了,也可以算是一家人吧!再说,你妈家离这儿还远呢!寒寒跟你干了半天了,都饿成这个样子了,你这当妈的不心疼,我可心疼着呢。来,寒寒,快来尝尝奶奶的手艺,吃得顺口,以后就到奶奶家吃饭!”我迫不及待地接过奶奶手里的盘子,妈妈一边用眼睛瞪我,一边说:“不远,坐公交车20分钟就到。”奶奶的脸色有点难看了:“20分钟,孩子还不饿坏喽!你要再推辞,我可就生气了。邻居家家的,送个饭,有什么呀? ”妈妈见推辞不过,红着脸:“大妈,您别着急呀,我们娘俩收下就得了。你快进屋来坐坐吧。”

在这推来推去,刚才还热腾腾的饭菜,不再往外冒热气了。热心的奶奶一看,赶忙说:“不怕,不怕。再热热。“妈妈不由分说,抢过奶奶手里的盘子,不住口地说:“这已经很好了,说实在的,我们娘俩这半天可是真够累的,我都不想动了呢。”我仰头看着转瞬即变的妈妈,看见妈妈的眼里有湿湿的东西在闪光,我知道,这是奶奶一片真心感动的。我小小的心里也热乎乎的,原来跟姥姥一样好的,还有邻居呀!

奶奶见我们接受了她的饭菜,高兴得转身就走,妈妈拉都没拉住,她边走还边说:“快趁热吃吧。吃完了,休息休息。往后有什么急事,尽管跟我说,千万别客气。”“大妈,咱们住得近,这以后少不了麻烦您。我们娘俩就把您的家当成我们第二个家了。”“那敢情好!快关上门,吃饭吧。以后等你们收拾利落了,我再串门。”

等不及跟奶奶说再见,在她和妈妈说话的时候,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天的红烧鱼和白米饭格外香,那味道至今还留在我的嘴边……

这篇文章是一名学生习作经过全班共同交流修改之后的文章。作者回忆了儿时的一件小事,刻画了一位热情质朴的邻居姥姥的形象,人物的语言特别真实、亲切,妈妈与邻居的对比也运用得比较成功。开门见山点明中心,结尾自然,照应前文,从而彰显了主题——邻里情深暖人心。

2.记事——细节描写少不了 叙述顺序很重要 “六要素“有关照

①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简称时、地、人、因、过、果。在记叙过程中要明确地交待清楚。特别是后三个要素,要详细具体地叙述。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前有因后有果,来龙去脉要清清楚楚。我们学过的《跳水》一文就是典型的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文章。如果为了提高读者的兴趣,在开头就交待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这叫作“倒叙”。

②事情的经过要细致记叙。有时,我们也把事情的结果划分为事情的发展和事情的高潮二个部分来写。高潮处要具体详细地叙述,使事情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这方面《跳水》可以堪称我们借鉴的典范。猴子放肆地把玩笑开到了孩子身上,戏弄地把孩子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为了挽回尊严的孩子不顾一切地走上了桅杆顶端的横木取自己的帽子。作者不动声色地叙述,而我们的心跟着提到了嗓子眼。这就是具体叙述的巨大魅力。



记忆像一个收藏盒,收藏着我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在这个盒子里,有一张名叫“后悔”的卡片。在这张卡片中,令我终身难忘的就是那件事了。

那是2001年的寒假,我的姥爷被诊断为癌症。当时我还小,不懂得什么是癌症,认为癌症就像感冒那样,吃些药,几天就会好。但妈妈却日日夜夜地守着姥爷,照顾姥爷。当时我很不解:我感冒时,妈妈都没有这样的无微不至,而姥爷是个大人,应该会照顾自己。妈妈为什么还要夜以继日地照顾姥爷呢?妈妈太偏心了!于是,每个月妈妈回来看我时我便缠着她,不让妈妈走。可是妈妈不管我再哭,再闹,仍去照顾姥爷。这时我很生气,从那以后,我很少去看姥爷。


展开余文
渐渐地,姥爷的病情恶化了,妈妈回家的次数更少了。这时,我讨厌起姥爷来,因为他,妈妈才不能和我团聚。

就这样过了半年,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这时我才知道了姥爷的病如此可怕,可这已经晚了。几天后,姥爷永远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像有万根钢针扎着似的,姥爷生前对我的好一幕幕过电影似地在眼前闪现:天冷时,他让我穿上大衣;生病时,姥爷每天都去医院看我,给我带些好吃的;每到新年,姥爷给我的压岁钱总是最多的…….可我天冷时从来想不起姥爷,让他穿大衣,他生病时,我也不去看他,新年时,也不会给姥爷买礼物。 我好后悔。我悔我在姥爷生前没有多陪陪他。我悔我不让妈妈去照顾姥爷。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倒流到姥爷生病前,那么我一定会弥补我所有的遗憾。听妈妈说,姥爷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亲眼看到我考上大学。姥爷,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同学们,关心你们的亲人,珍惜你们现在拥有的吧!不要让后悔伴随着你。

文章采用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中有插叙的方法叙述往事,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悔意,字里行间流露出愧疚之情,感人至深。最后的点题之笔,发人深省。

3.写景——讲顺序 抓特点 巧抒情

①确定好观察顺序,在习作中明确地显示出观察的角度,按一定顺序写是写景文章取胜的第一法宝。我们在写景时经常采用的顺序有以下几种:A.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B.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C.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D.从两边到中间或从中间到两边。E.时间顺序,也包括季节更替的顺序。

②情景交融。写景的文章,景与情相融相生是取胜的第二法宝。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无论哪种方法,情要在细致描摹景物的基础上生成,景物要随着作者情感的升华而显示独特的风采。

③用修辞和引用使文采斐然。有意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的贴切使用,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还有一些古诗名句的巧妙植入,都是写景文章增色的妙方。我们再来重温朱自清的名篇《春》,从中汲取写景文章的启迪。上文“阅读材料三”选录的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是写景文章的经典之作。

4.状物——明确顺序 介绍功能 动静结合

状物文章在小学一般有写动物的,如《松鼠》;介绍植物的,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介绍建筑物的,如《长城》。一般来说,作文中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形状、姿态、色彩以及动静变化等,在认真观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介绍。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fu)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这篇短文介绍了杨梅的树与果,详细介绍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三个自然段各有侧重。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对故乡的热爱就流露在字里行间了。

二、想象作文

顾名思义,想象作文就是根据一定的提示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无中生有”地展现自己的理想、愿望的习作。想象作文的特点主要是开放与创新。在想象的世界里,几十年后的生活会神奇地再现,让人心驰神往。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召开,就是117年前一个叫郑观应的中国人提出的大胆设想。现在影视剧中的想象类作品特别受青睐,大家喜欢的《阿凡达》风靡世界,《哈利波特》畅销全球。想象作文很奇妙,写想象作文也是我们必备的作文能力。

1.看图作文——领会图意 变静为动

准确领会图意是写好看图作文的保证。不管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要把静止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想象,幻化成活生生和场景与故事,让画中的人、物、事、景都活起来。

2.续写、扩写、改写——根据文意 改编创造

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解读,可以接续着事情的发展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解读再创编后续的故事。我们把这种写作形式称之为续写。比如《穷人》学完之后可以续写《帐子拉开以后》《伯牙绝弦》学了之后可以续写《假如伯牙不摔琴……》在续写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原作者PK,享受创作的快乐。

扩写也是对原作进行丰满补充的一种形式。扩写可以使原作的意图更加详尽明确,同样也是语言表达和思维开发的有趣的习作形式。《最后一头战象》就是以嘎羧告别村寨、驻立江滩二个十分感人场景为基础,想象嘎羧内心世界,进行小练笔扩写。请看例作:

嘎羧站在江边,回想起往事,不禁老泪横流。是啊,此时他心里一定是思潮起伏,思绪万千。身

他一定是在想当年与战友们并肩战斗的情景。他们冲向一群荷枪实弹的敌人,冒着枪林弹雨用铁蹄把敌人踩在脚下。这时,嘎羧的孩子不幸被炮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之中,他强忍内心的巨大悲痛,怒吼一声,仿佛是撕心裂肺一般,不顾一切地冲向那把他惹毛了的大炮,嘎羧把鼻子用力地甩起,瞬间大炮应声倒地,成了哑巴。他又转身杀入敌阵,配合象兵打倒了五六个敌人。疯狂的敌人集中火力向嘎羧围攻,他的厚皮再也挡不住罪恶的子弹,嘎羧终于倒下了……激战也终于结束了。真是“血染征袍透甲红,当时谁敢与争锋。”

※※※※※※※※※※※※※※

最后一头战象就快要离开爱它的乡亲们了,离开它生活了半辈子的村寨,离开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同它魂牵梦绕,并肩作战的战友在一起了。但它知道,自己不管生与死,都要记住这个养育它26年的村寨,记住对自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众乡亲,它想用最后一点力气再看一眼这片洒满了它和战友的鲜血的土地……

嘎羧围着寨子走了一圈又一圈,象眼里,泪水早已夺眶而出,乡亲们看着心疼,纷纷劝它:“嘎羧啊,我们知道你舍不得离开,别再走了,快吃一点儿东西吧!”嘎羧哪里还吃得下一口东西啊?

嘎羧停下来,它已经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它是个硬汉,从来不流泪,即使是战场上它身负重伤,在死亡线上徘徊的时候,它也没有掉一滴眼泪。然而现在,面对善良淳朴的乡亲们,看着他们一张张熟悉的泪痕斑斑的脸,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嘎羧的心都要碎了,如果上天再给它二年,让它再与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共同生活上二年,那该多好啊!可是,它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这一切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了。想到这,坚强的嘎羧又一次热泪长流。

嘎羧就要上路了,它舍不得乡亲们,每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就这样依依惜别了,看着嘎羧远去的背影,乡亲们的心里真的像被掏空了一块,泪眼朦胧……

嘎羧,这头最后的战象,在它心里,永远爱它的乡亲们……

如果没有将自己的心放入文章中去,如何能够在自己眼前浮现如此真切的场面?如果不是情满心间,如何能够把嘎羧的所思所念描绘得如此淋漓尽致?这样的随文练笔是读完文章之后的信笔而作,娓娓道来。而不可能是被老师的命令逼迫的强人所难。我们的习作能力也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的。

改写比较而言挑战性更大,因为要改变原作的文体,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改编文本。比如《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就可以改写成一篇极有情趣的记叙文。

3.科幻作文——大胆发明 标新立异

新的世纪,给我们的幻想插上了羽翼,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人类做不到的。敢于想象,预言未来,是发明创造的种子。因此,写这类作文,一定要求新求异,敢为人先,尝试别人没有想到的标新立异的“个人专利”。

三、应用文

1.读后感——读是基础,简要叙述;感是重点,结合自身。

在提倡多读书伴成长的今天,我们应当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读书不能不有所想所感,写成习作就是我们经常要用的文体——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体会式,其它还有摘录式、批注式、提纲式等。虽然都很实用,相对于体会式,却比较简单,因此我们重点谈读后感的写作。

①先简要概括所读文章(书籍)的主要内容,再由此切入,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开去。这种写法切忌结合实际与所读作品联系不紧密,不自然,然后结尾再写二句与所读内容有关的话结束,看似比较完整,但感觉像是贴上了一块难看的膏药。

②随着阅读的进程,边简要提炼所读内容,一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即夹叙夹议法。这种写法同样要求主次分明,所感所思要与所读自然联系,水乳交融。请看例作:

《死后,我想化作一枝银柳》读后感

妈妈向我推荐了一篇好文章,真是一篇好文章,读完之后,我不禁暗自称赞:这是一篇佳作,不只它的文笔,更在于它深远的内涵。

这是由人的殡葬方法而引出的。瑞典科学家苏珊娜.维格.梅萨发明了一种新型殡葬方法,是将尸体浸入—196℃的液氦中,尸体迅速冻脆,将尸体轻轻微晃,就会变成粉末,将粉末放入真空容器中干燥处理。这一过程杀灭了细菌和病毒。再将干粉末放入泥炭或玉米制成的骨灰盒中,只经六个月,便可化作肥料,渗入泥土。这种方法可以消除人体火化释放的有害物质,又可减少环境污染,符合所有环保要求。

再看看我们的殡葬方式,把尸体埋在地下,腐烂会产生毒气、细菌和病毒,还会通过地下水传播。而且土葬还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虽然火化能防止传染蔓延,但燃烧时释放的毒气也会让人致病。

显而易见,这种新型的殡葬方式更符合人类发展需要,更为我们人类造福。死者的亲属还可以在这一小块埋有亲人遗体的土地上,种植死者生前喜爱的花草树木。植物便可吸收骨灰精华作的养料,不断生长了。到那时,墓地再也不会阴森可怕,而是鸟语花香了。这同样是死者生命的延续,亲人们将会看着它生长繁衍,就好像已经离去的人仍然在自己身边一个样。

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的死亡不应该给大自然造成危害,而应该继续给大自然这个生命的摇篮造福。生于泥土,长于泥土,最后归于泥土。既然自然给了我们人类的无穷的财富,包括人类进化的智慧的大脑,我们就应该好好利用它,不断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谋求人与大自然的共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终有一死,虽然这个话题可能距离我还特别遥远。但从这篇文章中我觉得死是人生的必修课。死后,我将在我的墓地上种上一株竹子。它代表的是坚忍不拔,自尊顽强、苍劲挺拔。我的亲人每当看到它,就会自然而然想起竹子的种种高洁的品格。同样也希望我生命的延续也能用瘦硬清秀的竹子之风骨启迪后来之人。这些生命之竹尽情生长,挥洒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洗涤人生的污浊,像竹子一样挺起腰杆做人,平添天地间的凛然正气。继续完成我人生未了的心愿……


展开余文
我不相信有来生,但死亡毕竟是件可怕的事情,谈及死亡我不免心有余悸,因为死亡带给我们的是太多的感伤、心碎、眼泪、黑影……或这篇文字猛然间让我觉得死亡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是值得憧憬的、温馨的神圣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这种赏心悦目的方式延续我们生的力量,带给这人世更多的美好!当我们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扑入大地母亲的怀抱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化作生前喜爱的一株株生机勃发的植物,在清风中摇曳,在阳光下怒放,在雨露中舒展!……

闭上眼睛,久久地冥想:那一片片殡葬地是用生命铺展的芳草萋萋,花儿朵朵,树木成林。这一株是你,那一朵是我;此一片是他们,彼一片是我们……我们在这世界走过,这是最美丽的见证!

作者由读到了一篇文章想到了中国的丧葬习俗以及自己对环保丧葬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了阅读的美丽。同时,也有一种想读一读此文的冲动,这也是读后感的魅力吧。

2.书信——格式正确 内容清楚

书信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首先要熟书信的格式,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必须遵守。然后就是把信中要写的内容分自然段一一写清楚,让收信的人一看就明白。

3.建议书——格式明 语言精 交待清

建议书是我们生活中很常用的。要把我们自己对他人、集体等的建议写好,使我们的建议被对方重视,甚至是采纳,首要的一点就是格式正确。然后用简明扼要的方式,交待建议的起因,特别是分条目列出自己的建议内容,给人一目了然之感。

四、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

1.反复读自改。

修改习作是一个比较考验人的细活,要细心,要耐心,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洞察习作中的各种不足之处。大家还记得《全神贯注》这篇文章吧,我们再来从罗丹那里汲取启迪。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其实我们的习作就是我们每个人用文字雕塑的作品,如果都能像罗丹这样,何愁写不出佳作呢?之所以我们的习作还是很尽如人意,恐怕有一点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修改的工夫还没到家,还要改了再改,不断地修改。

2.同学互读互改。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习作可能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如果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换习作,互相学习,互相给彼此的习作提点意见,然后我们再综合考虑进行修改,可是很管用的做法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信从伙伴那里,你能让自己的习作更加完善。

3.读老师的批改,动笔见行动。

我们的习作经过老师精心地批改之后,一定要把老师的批语认真读,领会老师的意思。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过了许多篇作文,相比我们同学而言,可以说是见多识广。相信老师,相信老师对我们习作的判断力,于我们尽快提高习作水平特别有帮助。

光读懂了老师的批语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尊重老师的意见,结合我们自己的想法,动笔改一改。然后自己再对照原作比较一下,这样收获会更大。有时,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再看一看,听听师长的意见也是不错的选择哟!

标签:学生习作 小学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学练稿——阅读竞技场冲关挑战赛
下一篇: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学练稿——习作魔法学校,玩转词与句(作文指导)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