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09
标签:
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S版第6册教学设计
《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动物的兴趣,要知道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很有成效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难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讲述了动物之间的互相救助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 观察图画
2、 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挣扎生命力、生灵、遇难、偶然
3、 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 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 互查识字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蚂蚁是怎样遇难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梳理事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课文。
质疑激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我”在旁边主要做了些什么?(经过)
第三部分:我的感受。启发学生能够说出从蚂蚁的救助这件事上,人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首先品质。
l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 弄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是怎样发生的。要让学生弄清正是由于“我”主观上认为蚂蚁的“生命力极强”,没有对遇难的蚂蚁“实施救援”,才引起事情进一步发展。
2、
重点理解:为什么把我看到的事情说成是“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 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2、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 抄写生字
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抄写生字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7、蚂蚁的救助
事情的起因
作者看到的蚂蚁救助的事情(经过)
我的感受
教学后记
标签:
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S版第6册教学设计
蚂蚁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柳笛和榆钱》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下一篇:
《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