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反思
阅读:1220  
标签:教学反思 第12册教学反思 S版第12册教学反思
《古代编钟》教学反思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古代编钟》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并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增长率的主渠道。其中,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品德、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合作为基础。

1.教学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合作探究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泥工制作课的展示,正是想尝试如何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

2.教学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教学的创设:欣赏古代编钟、倾听古代编钟美妙的声音,正是想抓住通过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创造的编钟来体现集体的智慧,通过这一教学,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探究学习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尝试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这也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教学者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可以这么说,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一教学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看、听古代编钟——思、学古代编钟、做、展古代编钟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一教学想要展示更多是强调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4、教学者应该如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合作精神?

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一味依靠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而合作探究学习,互相帮助、协作会形成一道亮线。才能真正打开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才真正体现美术课堂教学的活力。因此,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合作完成一套相同装饰、相同造型、大小不一的古代编钟,于是,学生们先讨论好花纹、造型,然后开始制作,其中一个小组在制作中相互帮助,互相协作,获得了成功,而其他小组由于在制作过程中,过多的关注于自己的作品,而导致做出来的编钟形态不一。成功给学生带来了喜悦,而失败却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他们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同时也启发我,今后的探究教学应该如何让学生在“失败与成功”的学习中得到领悟,得到提升。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能够成为一支团结、创新的队伍。

标签:教学反思 第12册教学反思 S版第12册教学反思 古代编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编钟的故事》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下一篇:《编钟》扩展阅读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