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28
标签:
教案
第11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第11册教案
《练习七(一)》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张鸿森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4-47页练习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
(1)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
箱数/箱 4 8 16 32
总个数/个 32 64
① 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② 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
③ 这里哪一个量不变?
④ 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
(2)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
每箱个数 4 8 10 20
箱数 50 25
① 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② 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
③ 这里哪一个量一定?
④ 每箱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
(3)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天数的情况如下表。
每天看的页数 4 8 10 16 20
所看天数 80 40 32
① 把表格填写完整。
②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③ 这里哪一个量一定,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 每天看的页数与所看天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4)征订《XX学习报》,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如下表。
征订份数/份 50 40 30 20 10
应付的钱数/元 1500 1200
① 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
② 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2、正、反比例意义。
问: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正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表达。
(3)全班交流。
使学生明确几个要点:
正比例: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减少。
③ 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一种理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 两种量的乘积一定。
二、综合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下比例或反比例。
(1)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字,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
(2)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
(3)长方形的周长和宽。( )
(4)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
(5)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与底。( )
(6)圆的面积与半径。( )
过程要求:
(1)逐一出示以上各题。
(2)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反思与体会:
标签:
教案
第11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第11册教案
练习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第十一册)
下一篇:
《练习七(二)》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第十一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