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77
标签:
教案
第9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9册教案
综合练习课(第六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 11~18 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1.6 × 50 0.52 + 0.15 0.9 ÷ 0.15
3.8 + 4.7 0.6 × 0.04 8 - 5.7
7.2 ÷ 0.6 2.6 - 0.52 1.4 × 60
2、出示下列各题
75.6 ÷ 13.5 - ( 3.6 + 1.78 )
〔 15.2 + ( 8.4 - 4.5 × 0.8 ) 〕÷ 1.6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二、列综合算式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 11 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 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 12 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教给学生缩句法。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 13 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 14 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法解答。大家先仔细看看题目, 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两种不同的思路?
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如果学生能想出另外的解法,要给予表扬。
3、做练习十三的第 17 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补充上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 大家想一想,补上什么样的问题才行?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做练习十三的第 15 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得数保留整数。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 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 16、18 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行程问题(一)(第七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8 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 1~3 题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结合解题方法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具:演示“相遇问题”的活动教具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口答题:张华每分走 60 分,走了 3 分,一共走了多少米?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2、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以前我们研究了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 今天我们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要研究两个人或物体运动后相遇的情况,看谁学得快,学得好。(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展开全文阅读
二、教学准备题(P58上)
1、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教师读题后设问:这里讲的是几个人的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回答后教具演示
2、填写表格,教具活动演示, 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教具演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诚走过的路用绿色线段表示。
教师提问: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在图上分别是哪一段? 路程和是多少?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2)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二分钟,当再走二分钟的画面为:(略)
学生自己填表
(3)教师指着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诚 3 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怎样求他们走的路程和?行了三分钟,两人的距离是 0 米,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张华和李诚走了 3 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 0 米时,走完了全程。表示他们相遇了。
(4)教师板书“相遇”后提问:张华和李诚相遇了,他们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到张华和李诚相遇时, 两人走过的路程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3、研究解法
(1)教师把准备题改为求两地距离的应用题。同时,把线段图下的“ 390 米”改为“ ? 米”。
(2)教师提问:怎样求张华和李诚 3 分钟人行的路程呢? 数量关系式怎样?
引导学生理解“张华 3 分钟所走的路程+李诚 3 分钟所走的路程=两地距离”,算式为: 60 × 3 + 70 × 3 = 390 ( 米 )
(3)研究第二种解法
演示:表示张华和李诚在第一、二、 三分钟所行路程的线段分别移动、合并在一起。
教师结合演示提问:怎样求两人三分钟所走的路程?算式怎么列?
(4)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其中第二种解法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题5及线段图(略)
2、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指出:“相向”、 “同时”和“相遇”是指两个人或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结果, 在行程问题中是很重要的条件,在解题中切勿忽视。
3、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4、请全体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尝试练习,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5、反馈矫正,说出两种解法的思考过程。(1) 65 × 4 + 70 × 4
(2) ( 65 + 70 ) × 4
四、巩固练习
1、教材做一做第 1、2 题
指名读题后要求用两种方法解,只列式,不计算。
2、变式练习。把教材做一做 1 ,改为:
李明和小龙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经过 5 分两人相距多少米?
引导学生解答并得出:虽然他们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 但是它的数量关系和相遇问题是一样的。
3、完成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 1、2、3 题
4、及时纠正错误
五、小结(略)
六、板书(略)
七、教后感:
行程问题(二)(第八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0 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 4~8 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使学生掌握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会用综合式求相遇的时间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第 4 题
2、做第 60 页的复习题
先画线段图,再请学生口答这题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提问:怎样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呢? 指名回答
改编:把问题与相遇时间 3 分对调,改编成例6
二、新课展开
1、把线段图上的条件与问题改编
2、根据数量关系,怎样求相遇时间? 指名回答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3、根据例5的第二种解法想一想该怎样解答?
问:每经过 1 分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
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
经过多少分两人可走完这 270 米,可以怎样计算?
4、让学生列式解答
5、讲每一步含义
50 + 40 表示两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270 ÷ ( 50 + 40 ) 表示相遇时间
因为两人 1 分钟走 90 米、270 米里有几个 90 米
这需要走几分钟,实际是包含除法。
6、练习P61做一做
做完后请几个同学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 5 题
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 6 题
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重点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 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这恰好与上节课学的“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题目是相反的应用题。 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和“路程÷速度=时间”, 在解答相对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数量关系。
板书关系式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 7、8 题
六、板书(略)
七、教后感:
标签:
教案
第9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9册教案
综合练习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应用题综合练习课(第九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九册)
下一篇:
有关归总问题的三步应用题(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九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