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79  
标签:教案 第6册教案 苏教版第6册教案
苏教版三下练习十一教案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练习十一 

教学内容:p.106~107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这一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 

2、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小数的产生,知道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略) 

读完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小数、涂色) 

把答案写在书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1”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题略) 

同样,读完题后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 

学生练习,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储蓄的钱数如表,说说每人储蓄的钱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 

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吗? 

4、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注意:1后面是一点几,2后面是二点几,数的时候要数完整,前后要兼顾。 

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在填出的数中”这一要求,你会怎么考虑呢? 

5、加减对比练习: 

0.5+0.3          2.6-0.8        7.8+1.1        6.2-3.9 

0.5-0.3          2.6+0.8        7.8-1.1        6.2+3.9 

提醒学生看清楚加减符号,再计算。 

6、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去3.2米,修篱笆用去4.6米 

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表(表略) 

(1)    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指出:一般我们会提一些求和、求差的问题,在提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比如说这道题,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裤子用布合起来,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就不要问这类问题。 

更明显的例子:两个学生跳高,我们只能比他们谁比谁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们合起来一共跳得有多高,显然后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提问题也不能随便提,还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 

8、你能根据每一组数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吗? 

先请学生说说每一组的规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发现的。再说说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往下写,应该写什么。 

9、0.□>0.□          □.4<3.□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填写之前的思路。比如说前一题,整数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数部分,答案有很多。 

而后一题,先考虑整数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几种,那小数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数部分就变成了一样大了,要比小数部分4比几小…… 

比小数,先要比整数部分,然后再考虑小数部分。 

教学“你知道吗?”: 

重点理解“小数就是十进分数”,即我们前面上课讲的“0.(  )=” 

了解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来表示小数;了解小数的演变过程。 

知道在400年前,小数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问:学习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可能再过若干年,小数又会变成新的模样, 

这些变化是使得小数看上去更加简便易懂……) 

课后小记: 

书上的第107页的思考题,难度过大了,很多学生看见题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刻意的讲解我觉得也没有多大的意思。我觉得思考思考题应该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学生能自行解决,更多的是有点模糊的感觉,这时老师的讲解可以让他们茅塞顿开,才是有效的,而这道题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太难,反而学生会没有兴趣。

 
标签:教案 第6册教案 苏教版第6册教案 苏教版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苏教版三下练习十教案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第六册)
下一篇:求平均数 教学案例(苏教国标版三年级第六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