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1035  
标签:教案 第6册教案 青岛版第6册教案
第七单元:小教练——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青岛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教材培训纲要

                                  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柏义伟

一、素材解读:

1、情境图:

学生喜欢并且是较为熟悉的情景——情境图呈现了小朋友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的情形。

运动场上的情况——从画面来看,似乎蓝队要比红队糟糕:从进攻与防守情况来看,似乎红队要比蓝队更为积极;从体力来看,似乎蓝队队员有些体力不支,11号运动员似乎正在望场下焦急地张望,似乎期望教练能够把自己换下场,期望场下的7、8号运动员来顶替自己,他旁边的12号运动员似乎也有同样的想法,既11号已经不行了,快把他换下去吧!而3号运动员似乎正在看着教练,心思并没在场上,好像正在琢磨教练的心思:11号已经不行了,教练该派谁上场呢?教练该不会把我换下场吧?

2、信息:

一是运动场上的信息——

人数信息:红、黄两队,每队有5人,共有10名运动员;

运动项目信息,这是一个篮球场,正在进行篮球比赛。

二是统计信息——以表格形式呈现了7、8号运动员中小组赛中得分情况: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7号 9 ——— 11 13 ———

8号 7 13 ——— 12 8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又换牙了——统计,初步学习在条形统计图中用符号如√ 、○等来统计。

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继续学习在条形统计图用符号如√ 、○等来统计,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入了画“正”字统计数量。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初步学习进行分类统计,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统计,统计过程使用以一定标准来分类的统计表(当然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

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我锻炼,我健康——统计,初步学习以小组统计为基础分类统计。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初步学习以统计为基础对不确定现象也既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判定。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统计知识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并不断引入一些新的知识。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是统计知识的进一步学习阶段;

是平均数知识的初次学习阶段;

是定量化研究的初次学习阶段。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共1个例题。

该换谁上场呢?    学习怎样求平均数。

三、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对教材的正确分析是教学的重要保证:

 

2、目标的定位:

知识目标:学会平均数的计算是教学的知识性目标。

数学思考:在经历探究的过程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抽象,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加以解释。通俗地讲,就是把问题解决的过程用数学模型进行抽象。

解决问题:有解决“该换谁上场”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并体验解决问题多样性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所解决的问题感兴趣。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应该是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上升到数学层面进行解释,在这个基础上,理解知识,掌握平均数计算的模型。

3、对情境的理解是学习的重要保证。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篮球场上的得分情况是陌生的。阅读情境,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就是“得分是什么意思”。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教学之前不妨开展一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得分,什么时候得1分、2分、3分,每个人的得分是怎么算出来的等等。

四、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一)第一阶段:阅读情境:

提炼情感,引出问题。

(二)第二阶段:建立模型:

1、猜想:引导学生把课本76页上面的几种思路表述出来。这个阶段把握的目标是引出“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的必要性。

2、验证:

方法的引导:目标——引导学生想到探究的最终目标是“算一算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思路与方法——我们可以用小木块代替分数,一个木块代替1分,把几个同学手中的木块合起来分一分;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分一分等。

小组探究: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材料进行初步探究。可以设想的方法有:一是可以用圆片、立体木块等材料进行探究;二是可以用画圆圈、画三角等符号进行探究。

汇报交流。

梳理思路:1、以7号运动员为例:在学生汇报以后,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要经历上述所示的梳理过程,既经历从一大堆中分成三小堆然后对上述过程进行梳理的活动整理过程。

2、同时把上述的梳理用教材所示的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

反思与升华:引导学生用数学算式对上述的探究过程及探究结果加以抽象,并对得数11和10进行辨析,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深刻含义。 

第三阶段:解释与应用(巩固与拓展)

解释:指回答情境中的“该换谁上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意义的层面加以解释。

 
标签:教案 第6册教案 青岛版第6册教案 第七单元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第六册)
下一篇:第六单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第六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