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1001  
标签:教案 第7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第7册教案
第十单元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商城路小学  王艳

 复习目的:

 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3 、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1、四边形

               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有余数除法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6%以内 8道/分钟 4%以内 10/分钟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P120  1、2  P124    1、2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P120-121   3、4     P124    3、4

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     P121  5、6   P125    5、6

第4课时:综合复习   P121-123   7—12     P125    7—11

 第一课时:    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小学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是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务必在学生学好,这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复习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因此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对计算的欲望,避免计算的枯燥乏味,但要强化计算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有针对性、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习,把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必备的计算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     P120    1、2     P124    1、2

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共享资源

1、让学生说说三位数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到的三位数有哪些?

2、汇集资源

估计学生会说到:人数、钱数、重量、长度……

二、提出问题,编计算题

让学生根据“人数、代数、重量、长度”等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答的问题。

 三、系统整理

1、加、减法分别抽1题,(连续进位,连续退位)进行计算(估算)

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①计算法则              ②易错地方            ③验算

 四、组织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全部题目


展开全文阅读
 五、小医生治病(根据本班学生平时易错的地方)

 六、揭示课题,全课总结

 七、独立完成书本作业

 

 第二课时:  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

 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内容:P122、    9       10      P125      8

 教学目标:

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    )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整理

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②怎样整理?

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

2、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④强化:(估计、估测)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③单位换算

 3千米=(       )米           2分米=(       )厘米

 8000m=(       )千米         40毫米=(       )厘米

 5000千克=(       )吨        2小时=(       )分

 4吨=(        )千克          7分=(       )秒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15(        )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

②计算

3千米-200米=(        )m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

2分-20秒=(          )秒

③书本作业

④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写数学短文。

三、探究生活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

2、说说时间单位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

2、计算。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其他依次类推。

3、分类。师: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

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   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总结注意事项。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可能会这样提醒:

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在成整百数来计算。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

 二、发展练习

1、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草图)

“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


展开余文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

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

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可能汇报的情况有:

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

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讨论解决。

4、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

四、教师小结

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

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收获

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样做更合适?

 

第四课时:综合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时、分、秒”

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课间一般休息10(   ),再加上(   )分钟就是1小时。

(2)眨一下眼大约是1(   ),呼吸一次约需3(   )。

(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   )时,分针呢?

2、时间的计算。

(1)3时 = (   )分       4分 = (    )秒

   (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   )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吨

  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 = (   )毫米    1分米 = (   )厘米

       1千米 = (   )米      1吨 = (    )千克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三、复习四边形

  1、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涂两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种分数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7—11题。

   第7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11题,属于排列,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石头、剪子、布,共有9种可能。

 
标签:教案 第7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第7册教案 第十单元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计》单元教学计划(第一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七册)
下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七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