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787  
标签:教案 第5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5册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景,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机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在购物乘车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良、三位成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结识估算的过程。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两、三位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探索“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连乘的运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购物”“去游乐场”“乘火车”“0×5=?”和“买矿泉水”5个情境活动之中。编排顺序是: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和白衣内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继续学习乘法的基础。

题 目 购物

备课人 张兵

教 学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

1、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答:300×2=  20×5=  23×3=  4×200=

23×3=   4×15=  24×2=  12×4=

二、探索新知:

 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

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1)理解图意:

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能从图中看出:一个书柜213元,一张书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

(2)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②买3张桌子要多少元?

③买5个书柜要多少元?

……

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

①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②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解决第一个问题: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②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怎么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4种算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所示:

        1    2

     ×      4      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 

    4    8      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

              [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要适当。]

如果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没有使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面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竖式进行计算。

(2)解决第二个问题: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2、4、6各表示什么?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

3、看书自学。

让学生看课本第28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29页“练一练”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进行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交流。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计算12×5、12×6、12×7、12×8这4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指导。

4、第4题。

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再反馈交流。

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

先指名学生板演以上三种解答方法,再让学生口答具体的想法和每个算式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 书 设 计

购物

   

1.  12+12+12+12=48(元)       3. 12×4=48(元)


展开全文阅读
                                       1   2

  2.  10×4 + 2×4=48(元)          ×     4

          

                                       4   8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去游乐场 备课人 白丽芳

教 学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 学

准 备 卡片、课件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吗?……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玩。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去游乐场”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

(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学生列出算式:16×4

(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然后让学生观察,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

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3)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

      1    6    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      2 4     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

6    4    在积的个位上写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

          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

④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

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2、第2题。

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3、第3题。

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1)18×2+18       (2)18×(2+1)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

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板 书 设 计

去游乐场

         

16×4=64(元)       竖式:    1   6  

    口算:  10×4 + 6×4=64            ×   2 4

                                           6   8

注意:竖式计算时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乘火车 备课人 李亚清

教 学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 学

准 备 卡片、课件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

二、探索新知:


展开余文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乘火车”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

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2)选择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①70×5=350                ②   7 2

    2×5=10                     ×1 5

    350+10=360                 3 6 0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3)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第4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

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乘火车

                     

72×5=360(元)

1.  70×5=350(元)        2.    7   2

2×5=10                  ×   1 5              

             350+10=360               3  6  0

修改及补充内容

www.xkb1.com

题 目    0×5=? 备课人 张兵

教 学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 学

重 难 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口答)

14×3=   42×2=   25+0=   0+28=

32-0=   28-28=  17×5=   21×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0×5=?

(1)创设情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

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新课标第一网

(1)第1题。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 1  3  0     ② 13×5=65     ③ 1  3  0

 ×      5        130×5=650       ×   5

   6  5  0                        6  5  0

第③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第2题。

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 4  0  2    ② 400×3=1200   ③ 2×3=6

 ×      3       2×3=6           400×3=1200

   6  5  0       1200+6=1206     6+1200=1206

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补充题)

2 4 0      1 5 0      3 2 0      1 0 5

    ×    3    ×   4     ×    4    ×    8

    

6 0 3      3 3 0      8 0 7       5 0 5

    ×    2    ×    5     ×   9    ×     4

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展开余文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 书 设 计

                     0×5=?

              

1.  0+0+0+0+0=0×5=0

          2.  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买矿泉水 备课人 白丽芳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 学

重 难 点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新校的体育场已经开始启用了,学校准备召开一次运动会。运动场上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饮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买饮料”挂图。

理解图意,引导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①把24听看成25听,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听看成20听,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④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 24×3=72(元),72×2=144(元)

② 24×3×2    ③ 3×(2×24)   ④ 3×(24×2)

=72×2         =3×48            =3×48

=144(元)     =144(元)        =144(元)

⑤ 24×2=48(元),48×3=144(元)

……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板书课题:连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 书 设 计

买矿泉水

            24×3=72(元)          24×3×2

            72×2=144(元)        =72×2

                                   =144(元)

            答:共花了144元。。

修改及补充内容

 
标签:教案 第5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5册教案 第四单元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数学第三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第五册)
下一篇:《周长》知识点归纳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第五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