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836
标签:
教学论文
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东西方教育杂谈
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在最能表现教师尊严的课堂上,教师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学生则处在一种无形压力的包围之中。所以,在中国学校的课堂,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板挺直、双手背后、两脚齐齐。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并且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这样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犹如到了军营一般。每当我想到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想到那些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在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发迹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我国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我们不能回避对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的反思,我们必须发出这样的问题: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
在我所参观、听课的加拿大学校的课堂,老师实行松弛管理,学生爱怎么坐就怎么坐。教室里的课桌椅也不提倡排排坐认真听讲,而是或围作圆圈讲课,或分组讨论,大家都参与。学生的坐相五花八门,各种坐姿都有,有的学生甚至是坐在地上而不是椅子上。老师在前面讲课的时候,学生们在底下七嘴八舌地发言……学生上课从来不会感受到老师的压力,他们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勇气,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积极性以及与老师争辩的口才,都会使人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在高年级的课堂里,通常是对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教师不会先提供一种模式,而是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科,有时整堂课全部是学生发言。与国内的课堂相比,感觉最突出的是,这里的老师与学生完全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高水平的老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加拿大学校的课堂教学很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我所听的每一堂课,学生积极参与,提出种种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则鼓励学生提问题,表扬独立见解,提倡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展开对话。在他们的课堂上,提问特别的多,这里所谓的提问多,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多,而是学生问教师的问题多。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打断教师的讲授,提出疑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事先举手示意教授,有的就干脆直接插嘴。教师很鼓励这样的提问或评论,认为即使是一个学生的问题,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学生的评论更是喜欢。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反观我们的课堂,即使在大学也缺乏这种探讨的气氛。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西方学者来华讲课总是不满于中国学生埋头记笔记,一言不发的场面。没有回应的课堂气氛,不仅使外国的老师困惑于自己讲课的内容是否有恰当的效果,而且也直接影响了其讲课的热情。遗憾的是,中国的大学生没有积极发言的习惯,他们之中的大多数甚至于缺乏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说话的勇气,以及缺乏在众人面前流畅自如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我们不得不问:我们的课堂怎么啦?我们的学生怎么啦?为什么会是这样?
袁振国先生在其《课堂的革命》一文中深刻指出:“传统的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致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与此观点相近,《野火集》的作者龙应台所呼喊的是:“……中国学生……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敢置疑,不懂得置疑是一种心灵残障;用任何方式——不管是政治手段或教育方式,不管是有意或无心——去禁止置疑、阻碍思考,就是制造心灵残障……”难道我们的教师是一个心灵残障的制造者?
尽管多年来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然而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课堂依然是“一言堂”,教师永远是主角,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则只是被动地听,而现行的课堂纪律实际上是在限定学生听课行为的同时,也对这种死板的教学形式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并配以制度上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本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话语,它对学生的良好发展是必要的,但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中“规”中“矩”,过分强调“规”和“矩”的话,人潜在的创造才能,就很可能被无情扼杀。不管怎么说,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人的潜能的不断发挥、人的思想情感的充分释放。还是让我们再来审视一下课堂教学本身吧,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的很多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克隆”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基本上遵守着“四部曲”:首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以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总而言之,不是在挖掘、发现和培养学生具有别具一格的创造力,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一种思维模型“加工场”——以一个模子、一种方式、一个标准把原本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孩子都加工成“标准件”“通用件”,习惯于教导学生去寻找一个正确答案:是“唯一”而不是“多种”,是“单数”而不是“算数”。以严格的课堂纪律束缚着学生——不仅仅是对身体,更多的则是对学生的思维与心灵,久而久之,学生被塑造成一个个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跟着教师的节拍向前走的“木偶”。不仅如此,在师生关系问题上,看成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授受关系以不平等为前提,发生这种关系的双方从一开始起就以施恩者和受恩者的面目出现,这种关系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突破功利造成的心理障碍,从而很难发展成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是由于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教师比学生聪明。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它不仅表现为某方面、某阶段或年龄上的偏见,而且表现在已确定的价值教育方法上,教师控制着议事日程,局限于讲述他们所熟悉的要领和问题。我们常以为教给学生很多,而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少,因而使我们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殊不知,理想的教育、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师生相互请教,双方互为先生和学生。由此看来,我们所制定的很多貌似“好的”“有效的”教学原则和课堂纪律的时候是短视的,只想到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易于教育、管理学生,却没有想到一种教学或行为规范的实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能力的形成会产生波及一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全文阅读
我们的课堂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改造我们的课堂,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我们今天的教育者非常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正常的、合乎理性、合乎人性的学校纪律和教学原则?同时,我们也需要对诸多习以为常的传统校规进行反思,我们更需要对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孩子天性、不利于下一代长远发展的传统观念和规章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须知,只有给学生相当的自由,充分解放其个性,才能营造一个宽松文明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完满、充盈地展开,做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才能让学生真正把握人生,创造人生,达到全面发展的境界。改造我们的课堂,这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者要有充分尊重学生种种权利的意识,我们今天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权利上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教室的讲台上应有更多的发表观点的机会,我们今天的学生还应养成进行大胆平等对话的意识,更需要一种批判的精神,来保护我们的权利不受侵犯。改造我们的课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跨世纪教育的呼喊。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教育教学,尤其是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无疑应担当起开发培育创新精神的时代责任,为新时代培养更多的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
(胡东芳)
标签:
教学论文
谁来改造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东西方教育杂谈
下一篇:
教师,你不能是“板鸭”的制造者!——东西方教育杂谈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