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
阅读:1072  
标签:
浅议数学课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版)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持动态的教育观,并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二、适时引导操作,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适时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三、注重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懒于动手或不愿动手,缺少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任务量,如:在教学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时,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学具,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学习中用自己的作品通过试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整个过程的亲自经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再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后每人剪或画,设计一幅轴对称图形,在课堂上相互比一比、评一评,提供给大家一起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对美的认识。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做一做,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并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

 
标签: 浅议数学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北师大版)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