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45  
标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孙杰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并说说寓言的特点。(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寄托,包含;“则”,篇的意思。)

二、导学《掩耳盗铃》,揭示学法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题眼“盗”。

2、查字典,学生字:“掩”、“盗”,理解题目的意思。

3、总结学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题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

(1)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提出哪些疑问?

(2)学生讨论,归纳出思考题:a为什么“盗”?b怎样“盗”?c“盗”的结果怎样?

2、边读边想,理解词句。

(1)齐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铛”、“偷”,联系插图,了解什么是“铃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a齐读第1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结合学习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b齐读第2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这样“想”对吗?为什么?结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理解1、2句间的关系。(转折)

c齐读第3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么做的?

d齐读第4句,回答:偷铃铛的人结果怎样?联系插图,结合理解句式:刚……就(“刚”,表示时间短;“就”,产生的结果。)

3、归纳学法:提问题,抓词句,理解内容。

(三)再读课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思考讨论:a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b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归纳学法:读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

三、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亡羊补牢》

标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寓言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下一篇:卢沟桥的狮子(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