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
阅读:5694  
标签:
2011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科  目      数 学    

年  级        一  

教  师      钟、斯、潘 

2011年 8月

 2011学年度第  一 学期小学 数学 第  一  册教学计划

一、班













析 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都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







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 课标 第一 网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的编写和安排  

(一)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  

1、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第二单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七单元: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意义.  

 (二)关于"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  

如:加减混合安排的课例: “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看电影”“有几只企鹅”“分苹果”“搭积木”等.  

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鼓励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算法.   新课  标第 一 网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从"操场上"开始提出"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此后,教材至少有5处提出同样的问题和要求.可以说会提出问题比会理解问题更重要.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第五单元:分类。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三、怎样把握“分类”的教学要求   

(一)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习看图数数,学习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展开全文阅读
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  

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









第一单元      数一数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第二单元   比一比  

1.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初步感知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     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     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五单元   分类  

1.     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   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4.    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5.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10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

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分四大块进行复习整理,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查漏补缺,使

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







施 1.     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4.     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5.后进生辅导做法、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6.优生的培养做法、措施:   

(1)召开优生会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周 次 起 讫

日 期 单元及

总课时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安排 备  注

(备课教师)

第一周 8.28——9.3 第一单元(1课时)数一数 1

斯旦红

第二周 9.4——9.10 第二单元(3课时)比一比

1-5的认识 3

2 斯旦红

第三周 9.11——9.17 第三单元(13课时)1-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3

1 (中秋放假)

第四周 9.18 ——9.24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机动 4

1

斯旦红

第五周 9.25——10.1 第四单元(3课时)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 2

3 潘玟丽

第六周 10.2 ——10.8 机动

1

(国庆放假)

第七周 10.9 ——10.15 第五单元(3课时)分类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3

2 潘玟丽

第八周 10.16 ——10.22 第六单元(29课时)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

潘玟丽

第九周 10.23——10.29 机动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

4

第十周 10.30——11.5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机动 3

2

第十一周 11.6——11.12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5

第十二周 11.13——11.1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

第十三周 11.20——11.26 整理与复习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机动 2

  1

2

第十四周 11.27——12.3 第七单元(5课时)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

2 钟玲丽

第十五周 12.4——12.10 第八单元(3课时)认识钟表

9加几 3

2 钟玲丽

第十六周 12.11——12.17 第九单元(15课时)9加几

8、7、6加几 2

3

第十七周 12.18——12.24 8、7、6加几

5、4、3、2加几 2

3

第十八周 12.25——12.31 整理与复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2

1

2 钟玲丽

第十九周 1.1——1.7 第十单元 总复习 5 钟玲丽

第二十周 1.8——1.14 总复习

5

 
标签: 2011年一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第一册)
下一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海底世界 (西师版一年级第一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