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687
标签:
作文指导
掌握作文方法,使学生乐写
现在的学生很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怕,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好的作文方法。学生是学了好多作文方法,但,连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都没学会,便要急着掌握更多更多的其他方法,掌握复杂的方法,结果,一种方法也没学好,作文越写越糊涂。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掌握一种简单易行的作文方法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不知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史记》、《离骚》,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司马迁的《史记》所体现的精神气度、文化襟怀,即使在21世纪看来,仍然堪称博大、恢弘,李白诗歌中所体现的铮铮铁骨,俯仰天地的目光,即使放在今天,也堪称超绝。唐诗的雍容,宋词的典丽,诗经的质拙,都已经成为文化史、文化史的绝唱。文言诗词,更有对学生精神和语感熏陶感染的作用。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 有感而发,少说公话,多说私语
“假作真时假即真”,几十年的辛勤培育,春风化雨,甘露沁心,谎言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深入骨髓。撒谎已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生存条件。现在学生所学的文章几乎完全一致,全国众多的教师、教参编写者,都统统按照统一的“模板”阐释课文。学生早就学会了我们读解文章的“套路”。说话、写作,惊人地一致。写松树,绝大多数会写像军人一样,我爱松树,等等。我并不是一般地反对公话,而是反对缺乏私人真实精神体验的异口同声。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是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怎样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争相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零碎片断,老师可以定期针对零碎片断让学生作一个汇报。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零碎片断作出评价,并加以修改,教师再作分析、讲解,使学生觉得这些毫不起眼的东西这样写挺有意义的,学生兴趣盎然。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 生生互评,师生同评
我想,可能各位都有所耳闻。以前,学生的作文都是由老师一个人改,这不仅大大增加老师的负担,对学生作文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可以说是在浪费教师资源。现在,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什么都讲究资源整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也要合理调配资源。学生作文时,教师可让先写完的学生相互评价修改(学生修改的内容可写在旁边),这样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评价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有效资源利用。然后,留给学生时间,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再对同学的评语做出评价。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如一批批良驹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驰,每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供大家共享。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别人可以修改自己的,自己也可修改别人的,学生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发言也积极了。学生间取长补短,这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正想要写好作文,还是大量阅读。“多读多写是欧阳修到鲁迅都曾肯定过的学习经验,是有其合理内核的,我们千万不可把一个多字也不要了”。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自己提高写作能力。
标签:
作文指导
掌握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第六册)
下一篇: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