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610
标签:
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西师版)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摘要: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并对具体的操作进行了具体的举例指导。
关键字:小学;数学;兴趣;好奇心
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都会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感到头疼。由于数学教学中充满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孩子们很难对数学提起兴趣。而对一个学科的兴趣是能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小学生的特点,并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在教学中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
一、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首先,小学生们都很“小”,思维逻辑尚处在形成发育的初期阶段。这也就决定了如果要让他们去对一些抽象的事物进行理解,是相当有难度的。接着,小学生的身份又是学生,这就注定了他们必须要在心智发展的初期阶段,就要开始对各个学科开始学习。
虽然这个时候的教学仅仅是在传授学生“入门”的技巧,但是由于学生之前从未接受过如此系统化的教学,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个时期,就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将来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涉及到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就要注意到小学生的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他们的性格特点正是好玩好动,只有觉得好玩的、生动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以那些枯燥的、无味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一种负担,而绝不会像高中生一样为了某个目标在进行自我施压的前提下进行学习。所以我们必须依照“好玩儿”、“生动”的路子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课程引入技巧
教师们常常用这样的语言对课程进行引入“我们昨天学习了XXX,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XXX,好了现在我们把课本翻到第XX页”,显然,这种说法是索然无味的。就算听一百次也不觉得生动,不觉得有趣,又怎能吸引学生呢?所以我们要对课程的引入必须要讲究方法。
1、引入时设置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么?乘法和我们以往的加减法有什么关联呢?我们怎样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这样的引入就是借助问题对课程的引入,首先,引入时使用了一系列的问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了积极的思考之中。而带着问题,也就更容易对课程中的内容产生兴趣。
这种方法实际上有点像当下正流行的“任务型课堂教学”,都是把一堂课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小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而课前引入的问题也是把课程按照层次的由浅到深划分开,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步步前进。不同的是在课程问题引入的方法在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上,与研究型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为稳固。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到学生的反应,来判断提出的问题是否过难,学生是否已经接受了前面讲授的知识。一旦出现问题,一定要对问题的设置进行调整。
这里要注意的是,一旦设置的问题太难,不仅不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的目的,更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这个尺度并不好拿捏,需要老师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
2、利用小故事引入情境
“有20只群猴子一起吃100个桃子,每只猴子一小时要吃一个半,在吃了两个小时之后,又来了5只猴子和前面的20只一同吃剩下的桃子,但是后来的猴子都比较小,一个小时只能吃半个,问这些猴子至少需要多久才能把桃子吃光……”
上面的课程引入利用了猴子吃桃子的小故事,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情境中。首先,这种对故事的叙述就是比较有趣的,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利用小故事可以把课堂教学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可以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童话情境中对课程进行学习。这也就满足了学生对课程“好玩儿”的要求。而对一道题目的求解过程,也就成为了一个追求童话结果的游戏过程,让学生乐此不疲。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课前找学生来表演“猴子吃桃子”的小型情景剧,让同学表演小猴子吃桃子的样子,这样的课程引入比上面的话语引入更为生动,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要注意控制课堂秩序,一旦超过了限度,学生就可能整堂课沉浸在对故事和对热闹场面的回味中,忽视了本职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好奇心
塞缪尔·约翰逊曾经说过,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也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够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活力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提升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目的。
这种好奇心要怎样培养呢?其实不仅仅是用在课程中设置问题的方式,我们更可以利用数学以外的方法,对“好奇心”进行强化。
比如在课程的间隙,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自然常识,比如说“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彩虹有七种颜色”,“为什么天空会下雨”,“为什么小草是绿色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问“为什么”,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让他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兴趣为自身带来的快乐。从而主动的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追寻。
当然,面对学生的为什么,我们的教师也应该进行耐心的讲解。对于一些容易解释的问题,教师还应该刻意的去隐藏答案,让学生自己去翻阅书籍寻求结果。而我们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应该在学生产生好奇心的时候,适当的向数学学习这个方向进行导向,多让学生用数学手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初期的理性思维。
在好奇心的培养成功后,我们就可以试着为学生留下问题让他们去自行预习,并对数学中所不能理解的概念和问题进行总结,在班上进行讨论。
这样,数学学习就从枯燥无味的逻辑训练与计算,变成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有趣的过程中,即对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进行了提升,又培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展开全文阅读
三、保持课程的新鲜感
“有趣”也好,“好玩儿”也罢,这种对课程的注意力都是建立在课程保持新鲜感的基础上的。尽管故事再有趣,对某一件事物再有兴趣,如果同样的故事和事物反复出现,学生也终究会对其产生厌倦。
所以数学教师必须时刻与学生保持同样的“好奇心”,在教学中保持一颗充满活力的探索心,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的路子。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的课程里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而新知识也伴随着新的教学手段,一波波的对学生产生冲击,才能真正的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长期兴趣,并且在这一课程中继续努力下去。
(一)教师交流
1、互相观摩
互相观摩是进行互相模仿的前提,而互相模仿也是对方法进行自主创新的先行步骤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定时对其他教师的新方法进行观摩是非常重要的①。教师可以就某一堂课的授课进行互相的听课活动,并在课程进行中对授课教师的好方法、好语言进行逐一记录,以对自己的授课方式进行补充和指导。
当然,这种观摩还可以在交换学生的条件下进行,因为交换学生更能检验不同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并让教师对方式的广泛效用进行衡量。
2、教学方法的文本共享
定期将个人的教学方法和好的创意用问文本写出,并在例行的教学研讨会上进行分发交流。让个人的意见成为大家的意见。这才是文本共享的最终目的。而且在共享以外,还可以将教师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归纳起来,建立一个小型的信息库,一方面便于现有教师对现行方式进行比较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新进教师进行教学技术上的指导。
(二)问生活要方法
越是与生活有关的东西,拿到教学上来越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越是有实用性的东西,越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所以在探究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的教师还是要注意主要要在生活的过程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成为生活一部分的同时,也让生活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比如当教师看见水龙头向外滴水的时候,我们可以与同学一同进行“环保”计算为课题,对一定范围内居民浪费水资源的情况进行调查,并为学生列出数据,让学生来计算一天、一星期、一个月该地区居民浪费水资源的具体吨数。并对拧紧水龙头、已经使用过的生活用水再利用等节约能源的方式进行考量,看看在节水数据上,那种方法的节水百分比最高,学生又如何证明他们的结论。
如此一来,即利用生活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又指导了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上,可谓一举两得。
一个人的力量当然是不够的,为了保持课程的新鲜感,我们的数学教师需要积极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感想。一个人的想法成了大家的想法,而大家在接受一种想法的时候又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如此一来,数学教学也更容易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眼中的有趣事物。
注释:
①张春来.观摩与学习[M].辽宁出版社.2009.
②李勇.生活与教学[J].学报.2009.
参考文献:
[1]班贵芹.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09年5月.
[2]吴勇明.探究式教学对培养数学思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9月.
[3]姜有宁.小学课堂中的“任务型”教学[J].学报.2007年6月.
[4]尹海莲.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6月.
标签:
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听课体会
下一篇:
“点睛”还是“添足” 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