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22
标签:
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A版第6册教学设计
乞巧的教学设计 (A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背诵这首诗,能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咱们中华民族祖先留下来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值得咱们每一位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两首唐诗,先学《乞巧》,请大家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写,(指导乞的写法)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借助注释看看乞巧是什么节日?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之后把手高高举起。(学生读,指名读)
3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你们看这里有两个词语需注意: 今宵 把他们放在一起,
你发现了什么? 碧霄
(从字形、字义两方面区分)出示课件碧霄图,加深理解。
4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诗,读出诗的节奏。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指导,)课件出示节奏的划分,指名学生练读。
三、合作探究,体会意境
1、请看这首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你发现了吗?(牛郎织女)你从哪句诗发现的?课件出示第一句,一起读读这个藏着故事的诗句吧。
2、是啊,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谁能给大家说说这个传说故事?(学生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请你再读读这句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心情?谈出你对诗的理解。
学生读 ,感受此时牛郎织女的幸福,高兴
4、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了,美丽的传说牵动着人们的心,在这样的夜晚,不仅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他们祝福。让我们借助课后的资料袋, 课件出示《乞巧歌》,了解一下人们在七夕那天做些什么?看懂的同学请用古诗中的诗句来回答。
课件出示第二句。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2)哪位同学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二句诗?
(四)设疑导思,拓展延伸
1.人们除了乞取心灵手巧,还有什么别的愿望吗?
2.(课件出示:古诗《乞巧歌》)自己读读,说说人们还乞取什么?
3.如果你在乞巧节上,你想乞取什么?
4.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愿望,那能带着美好的愿望读读这首诗吗?想乞取智慧的咱们来读读。想乞取健康的咱们来读读。
5、师生合作读
6咱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我们试着来背背吧。
五)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咱们这节课和我们传统节日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我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大家也能在七夕这个传统节日那一天来乞取自己的希望。也希望大家课下能收集一些带有神话传说的诗,多读读,积累这些诗。课件出示课外诗《七夕》《八仙过海》
标签:
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A版第6册教学设计
乞巧的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
下一篇: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