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
阅读:1976  
标签:
浅谈生活中的数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关键词: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渗透数学思想

摘  要: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中能走入社会,不再是纸上谈兵,能够将数学于日常生活,现实世界联系起来,逐步懂得数学的价值,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打破以往数学的构架,让数学不再是理论上的知识,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鼗数学现数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新课标数学(1—6年级)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一定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运用学生最为熟悉、常见的、手边上的事物处理突发事件,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时,课件首先出示中国人口数的资料,学生对这么大的数字概念很模糊,当我拿出一千张纸时,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今天要学习数学“一亿有多大”,让他们猜猜,全班竟然不约而同的说有一万或一亿张。这时,一动,数数你的练习本,再和老师手中的纸比一比,这时,学生大部分都猜出了是多少,当算出大约一亿张纸有多高时,就告诉他们所在教学楼的高度,让他们对照比一比等,让他们从对身边熟悉的眼前常见的事物作对比,感知了生活中的大数,了解了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我们请小精灵聪聪给我们讲个故事好不好?”课件展示一段动现,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到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妥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3、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垂直与平行”一课的一个片断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体育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测量跳远成绩时,小红跳时,老师从跳板的一个顶点测量,小明跳时,老师从跳板与小明做垂线段量,这时小明不高兴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想用哪种方法替你量?于是,激烈的讨论展开了。到最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直线外一点到直线可画无数条线段,但只能画一条垂直线段并且垂线段最短。所以采取做垂线段量法最合理也很公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也使他们知道了不管做什么都有一定的规则,渗透了一定的思品教育。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4、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们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数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角,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这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是,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展开全文阅读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经验(解决)        数学问题(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避免学生越学越怕、越学越烦,甚至于失去自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能走入社会,不再是纸上谈兵,能够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现实世界联系起来,逐步懂得数学的价值,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打破以往数学的构架,让数学不再是理论上的知识,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标签: 浅谈生活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抽屉原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第十二册)
下一篇:《通分》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