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82
标签:
教学论文
综和专题教学论文
浅谈教学艺术与激发思维能力的关系(网友来稿)
浅谈教学艺术与激发思维能力的关系
福建师大附中 黄秀敏
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人们常会用“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等词语来衡量。
在美术课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把所学习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我认为,讲解透彻,言之有物是关键;示范有据,启智有方是手段。学生领会、理解程度如何——作业是检验和衡量教学效果的有力依据。
以下是我在《设计中的基本形态》这一课的教学体验。
《设计中的基本形态》一课的基本知识是构成艺术中的平面构成,即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创作出使人视觉产生幻想的图案艺术。这门艺术虽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对初一小同学来说,“平面构成”这一词语的概念,无疑是十分抽象而又模糊的。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懂得运用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形态在高、宽二维空间中,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和组合,制作出具有一定美感的抽象的图形,从而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激发抽象设计的兴趣,这就需要——
一、以形入手,启迪思维方法。
点、线、面、体,看起来很抽象,形态显得很单调。因此,赋予基本形态以情感联想,发掘形态美感,给学生一个识别、认知的过程,明白抽象的形态要素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性格、气质等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心理联想,这是很必要的、如点的小巧、凝集、闪动感;直线的刚挺之美;自由曲线的活泼之美;折线的节奏美;水平线的平静安宁,舒展之美;以及斜线的惊险、倾倒感;垂直线的下垂或向上升腾的力感;面的舒展扩张感;体的视幻感及体积感;以及各形态给予人们的情感联想等。这些学生觉得平平常常,熟视无睹的基本形态,一经导向联想,思路变得活跃,变抽象为形象,使呆板的形态如融进了生命力,引起兴趣,联想翩跹,触发出优质思维的火花。
二、以诗人画,提高审美槽趣。
如何让学生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联系起来,授予思维方法,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环、要让学生有独到的新构思,有异于他人的新思维产品,教学中就不能仅依赖教材上现成的描述而说教,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带领学生进入思维王国的钥匙。例如《设计中的基本形态》这一课,怎样把这些基本形态更形象生动地介绍给学生,从而达到由浅入深,由自然形到抽象形的自然过渡?我用教学上学科横向联系法,介绍了明朝学识渊博,才思敏捷的著名才子解纪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介绍到小解缙面对“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而以工整的下联“地作琵琶路作弦,那个能弹”予以巧对时,学生的思维也随着诗句的描述而跳跃闪动。这对佳作,包容了天上、地面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态,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然而经过作者的巧妙构想,就成了尤如展示在我们面前十分形象而生动的画卷,循着诗人精妙的构思而遐想,令人尤如爷望深邃的苍穹,观赏着群星璀灿的天空而神思遐尔;尤如漫步在开陌纵横的广袤无限的大地,心旷神怡。学生被作者巧妙而富有胆识的想象力所吸引,聚精会神地听着、想着,因而能异口同声地响亮地回答出这一名对中点、线、面、体的自然现象或物体。从而认识了艺术中的抽象形实际上是自然形的概括与再现,然而又比自然形更具审美情趣。
三、讲究授课艺术,激发创造性思维。
有趣的故事结合有效的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较透彻的理解。再进一步讲解平面构成的组织规律和方法,并通过范围的欣赏和教师演示骨格线的各种变化形式,让学生明白如何使这些形态通过一定的手法,构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尤如电影中的蒙太奇,令人惊奇,叫人兴奋、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是变抽象概念为可视的形象画面,变现为易,深入浅出,理论与演练相得益彰,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学生好象学握了学习上的武器并熟知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学生跃跃欲试,急于在实践中一显身手,不少同学已经拿出纸笔比划开了。有了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超常发挥。因此,我适时地布置学生完成一张平面构成作业。
美术学科同样有承前启后的课业结构上的联系。在《设计中的基本形态》这一课之前,学生已学过《用线生动地描绘物象》、《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因此,学生对线的认识和接触更多一些。于是,用线与线互搭构成面,用线分割面,以点与合连线,一点与其他各点连线,直线、射线、弧线、折线、线圈等等,正是以面为琴,以线为弦,用手中的画笔,弹拨出一曲曲美妙动人的乐章。一大批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涌现出来、这些作品,均是学生凝神构思,匠心独运而设计出来的,确实有着一股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力量。
面对这些用稚嫩的小手绘制而成的各式各样的平面构成作业,甚感欣喜,也令我感到欣慰,毕竟精心创设的教学方法终于喜获教学硕果。由此说明只有努力探索教学艺术,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这样认为,未来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正是从这样一堂课,一张作业开始的。
标签:
教学论文
综和专题教学论文
浅谈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难忘的一天(网友来稿)
下一篇:
《海底世界》详案(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