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83
标签:
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万里长城(网友来稿)
万里长城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单元阅读训练点之——能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在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预设目标:
1、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刚毅、巍然、浩大”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全文谈感受,对长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一遍读完的同学可以想一想,万里长城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2、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读得动情的学生,并就学生对长城的印象做初步了解。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由学生说说初步的印象,引导朗读。教师随机点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是分了几个方面来介绍长城的,第二自然段是抓住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请你自己用心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句话或者哪个词语深深地激发了你对长城的赞美之情,用笔划一划,并且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教师巡视,并且关注学生划的是什么句子和词语,可以随机做一些交流和讨论。
4、小组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划的句子或者词语和伙伴做一个交流,说说理由。
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请学生读读自己划的句子,引导学生重点读悟:
①、“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用巨龙比喻长城:一种中华民族的象征。)
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6、师生合作朗读第二自然段。
7、教师小结:这段话是围绕着“长城气魄雄伟。”这句话写的,按照从远望到近看、由物到人的顺序层层写来。写得多么生动,多么精彩!
四、作业:
写写课后的生字,挑选特别陌生的多写几遍。
从课文中找出至少六个描写长城的词语,并记在心里。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理解部分词语。
1、听写词语:组织学生听写带生字的新词,听好以后自己校对订正。
2、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心里的长城。并请学生做简单的解释把词语的理解与长城的形象结合在一起。
3、用自己头脑里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长城。
二、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1、是啊,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座不朽的长城,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又从其他角度为我们介绍了长城,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2个自然段,还是划一划你认为深深打动你的词语或者句子,并且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并划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的句子,并做简单交流。
3、组织同桌之间先做一个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与理解。教师参与同桌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读书心得,寻找典型事例准备全班交流。
4、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重要读悟以下句子:
①、“到了明朝,几百万人又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历时200多年,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
②、“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与生命。”
③、“这虽然只是传说,却说明了正是千百万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
5、再快速地读读3、4自然段,看看你还有特别想知道的知识,还有特别想提的问题。(有一个质疑的环节,可以发现孩子们读懂课文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暂时回答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延伸到课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同桌为你做一些评价。
2、找一些你感兴趣的关于长城的资料,与同学们做交流。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用朗读表达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1、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学习《猫》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方法,请你想一想《万里长城》的2、3、4自然段你如何来概括。(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摘下来加以改动。)
2、这一部分的内容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联系起来,你发现什么问题?(结构上是总分关系。)那这一部分内容与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联系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结构上是分总关系。)概括一、三段的段意。
二、朗读,再说感受。
1、配乐朗读。
2、同学们,现在你对长城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和了解,你的朗读比第一节的时候更动情了,能对大家说说你的动情理由吗?
3、师生朗读。
三、交流资料。
我们对长城的了解不仅仅限于课文,你找到的有关的长城的资料、知识或者传说故事,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四、作业:
根据提示,写一段话。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它……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曹婕
展开全文阅读
部分参考“名师名校长论坛”中王崧舟老师的《万里长城》。
伟大的友谊
课前学情分析:
预测:
学生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所从事共产主义运动并不熟悉,这就必然妨碍他们对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的理解;
马克思和思格斯的伟大友谊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学生不易把现实生活中的一般情谊同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接通;
课文仅以几百字就力图阐释两位伟人的伟大友谊,总的来看是缺乏感染力的,不利于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单元阅读训练点之——能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到两位伟人之间的伟大的友谊。
预设目标:
1、能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不同程度的感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全文谈感受,对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看两位伟人之间的友谊,先来说说你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多少了解吧?老师这里有一些有关的资料可以供你参考。(准备资料,屏幕阅读)
二、初读课文
1、这样两位人物之间的友谊会是怎样的呢?课文里有一些描述,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的同学可以想一想,你对伟大的友谊怎么理解?
2、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并就学生对伟大的友谊的理解做一些交流。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由学生说说读了一遍课文以后对他们的伟大的友谊的理解。教师随机点评。
三、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四、作业:
1、写写课后的生字,挑选特别陌生的多写几遍。
2、读一读课文。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教学过程
一、由题入手,紧扣友谊
1、请学生围绕课题说说:我们回顾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读懂了什么?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想弄懂的问题是什么?
(肯定所得,引发深究)
二、由疑入手,感悟友谊
1、出示讨论题及提示(课件)
讨论: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
提示:1).从友谊表现的两个方面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伟大?
2)抓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伟大
3)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
2、先请学生结合三个阅读提示,读一遍课文,自己思考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深入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3、读书,讨论
4、广泛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朗读,加深感悟,(分组讨论增加课堂上的交际场,加强生生交流,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及语言、思维等训练)
三、鼓励质疑,深究友谊
1、鼓励学生在感受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基础上,就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提出质疑。
2、学生自行解疑(在深入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层面,情感层面都加深了许多,肯定有着比课前预习更深的感悟及产生新的疑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嫩里,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
四、充分辩论,歌颂友谊
1、出示辩题,学生自由选择辩题
正方:《资本论》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反方:《资本论》不署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2、学生辩论
(此设计,一是在学生对伟大友谊有了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的,二是学生有参阅了相关资料,有了论辩的可能。就是说,时机与条件都具备,而辩论的形式又易于激发思考,训练语言)
这种教学设计,从总体上力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的信息通道,让阅读理解文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与文学系的僵化局面,使学生有厌学到乐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附:教学实录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结合课题简要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这节课你最想弄懂的是什么问题?
〔肯定所得,引发深究。“简要”一语,利于语言训练。)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读懂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有伟大的友谊。
生:我想弄懂一个问题:是什么致使马克思、恩格斯之间有这么伟大的友谊呢?
师:问得多好哇!还有没有想说说的?
生:我懂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建立一种伟大的友谊。
师:他提的问题,看来你都读懂了。事实上,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为什么是伟大的?(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将教学引向课文的重点。)
师:好,看幻灯片,这里有一个讨论题,下面有几个提示,谁来读一下?
生:(读)讨论: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提示:1.从表现友谊的两个方面来体会友谊的伟大。2.抓重点词、句、段来体会友谊的伟大。3.结合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来体会友谊的伟大。
[这个思考题好就好在提示重点,渗透学习方法指导。]
师:对这个讨论题和几个阅读提示,同学们懂不懂?
生:懂!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结合三个阅读提示,先读一遍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深入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生读书、讨论)
师:刚才我们小组读书读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哪个小组先从表现友谊的两个方面来谈谈他们的友谊是不是伟大的?
生: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生活和事业方面。以前马克思的生活十分穷苦,恩格斯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来维持马克思的生活。还有在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无微不至。在1876年9月至1878年,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一书,马克思不仅听他念了全部书稿,还写了其中政治经济学篇的第十篇。还有马克思当时是担任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的欧洲通讯员,可是他还不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
师:那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是表现在生活和事业两个方面。
师:这位同学很了不起,她不光学习了课本内容,还阅读了大量材料,你们听懂了吗?
[这个答后评既肯定了学习成果,又引导学习方向。]
生:听懂了!
师:对她的发言,谁还有补充意见?
生:(读)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了马克思。在共同的目标——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对对方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
师:所以说——
生: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师:真好!她说的这段话,你们听来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这么多同学举手,你们真聪明,书上有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生:“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师:这段话能不能体现友谊的伟大?谁再讲一讲?
生甲:因为它不仅说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但说了思格斯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的事,还说了恩格斯和马克思在事业上的互相帮助。
生乙: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我从“热忱”一词体会到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帮助是无微不至的。
生丙:我从“他们互相关怀,在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体会到他们之间有伟大的友谊。我从“亲密”这里体会出了他们在工作上是互相取长补短的,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展开余文
师:从刚才那位女同学的发言,我们知道这一段在文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把这个重点段的内容整理到黑板上,应该写一点什么呢?
生: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师:说得好,简练点写什么?
生: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生:生活上热忱地帮助。
师:那么,相应地下边写点什么?
生: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生:简单地概括,就是事业上亲密地合作。
[将学习所得用板书固定下来,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师:同学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是不错的,我们能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同学们先练习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很好。如果停顿注意一些,感情再充沛一点会更好。还想读吗?想读的同学都起立。
[在议的基础上读,有利于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起立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生:(起立读这一段)
师:这样看来,我们循着生活和事业这两条线索,抓重点词、句、段进一步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伟大,能不能?
生:能!
师:发言的时候,你可以先把你抓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再讲一讲。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
[教师的两次引导,前次引导学生抓重点内容,后次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生甲:我抓的句子是:“有一个时期,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他把挣来的钱分给马克思,十镑,一百镑,连续不断地给马克思汇去。”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能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看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生乙:恩格斯如果不是为了帮助马克思,他就不会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能看出恩格斯十分关心马克思,要维持马克思的生活。
生丙: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还“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宁愿”就是心甘情愿。恩格斯对商业本来是厌恶的,而这时却心甘情愿地去做,说明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
师:那么谁把这句话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
师:那么你还抓了哪些内容体会友谊的伟大?
生:我说的是事业上。马克思过世的时候,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还没有最后完成。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从这段话里的“毅然”“竭尽全力”就能看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因为“毅然”说的是恩格斯放下自己研究工作的态度,而“竭尽全力”是他对待好友马克思的态度。
师:“竭尽全力”这个词抓得好。它在文中出现几次,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甲:这两句话是:“那时候,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马克思很大的帮助。”“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生乙:我从这两个“竭尽全力”体会到他们友谊的伟大。
生丙:我是从生活和事业两个方面找句子的。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无微不至”这个词就是待人非常周到,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生丁:“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表现出了他们的友谊伟大。
生戊:我补充的也是事业上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 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这40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我从这里重复使用的三个词语,一个是“40年”,一个是“共同”,一个是“伟大”,看出他们的友谊非常伟大,他们合作了40年,而且都是向着一个目标的,创立了伟大的友谊。
师:作者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些词?用这些词能突出什么?
生甲:“40年”能突出他们合作时间长。
生乙:“共同”是突出他们一起研究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生丙:“伟大”是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师:不光是友谊的伟大,事业也是伟大的。这段话是文章的中心段,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同学们先练一下。
[教师帮学生升华认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悟。]
生:(齐读)
师:这40年里头,你能不能想象两位伟人都做了什么?其实课文里也有提示。
生甲:我想马克思为了帮助恩格斯,可能不吃饭不睡觉。
生乙:在40年里头,他们同住伦敦的时候,他们会在马克思家里,为了某个问题,谈论几个小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
生丙:在40年里头,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
师:我们把“共同”的这个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这个句子有什 么特点?
生:(读)
生:“共同”说明他们不论什么事都是一起做的。
师:这几个“共同”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可以是什么?
生:形影不离。
生:亲密无间。
师:还可以是“志同道合”。现在看,同学们已经初步理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伟大。课文阅读到这,我们反倒会有一些疑问,谁还有疑问?
[通过成语概括有利于深化所得,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都有好处。在学生学有所得的情况下,教师激疑,将教学引向深入。]
师:这么多同学有疑问,说明你们很会读书。好,下面小组先讨论一下,如果是共同的疑问请一名代表提出来。
生:(讨论)
[分组讨论增加了课堂中的交际场,加强生生交流,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及语言、思维等训练。]
师:谁先说说你的疑问?能回答的同学可以解答疑问。
生:后来他们分开了,为什么恩格斯还能帮马克思翻译,帮马克思写文章?
生:因为写文章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没有分开。
师:马克思担任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通讯员,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他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所以恩格斯有时代他写。
生:我的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要共同写《资本论》?
生:我认为XX同学的问题提错了。不是共同写的,是因为马克思逝世了,恩格斯才帮助马克思完成的。
师:听话很仔细,连老师都没察觉问话中的这个毛病。但这毕竟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资本论》呢?
生:因为《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所以要写《资本论》。
师:说得好极了!连老师都感到惊讶,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通过“好极了”“惊讶”等,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解决课内问题。]
生:我是从介绍《资本论》的文章中知道的。
师:她这样能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呢?还有疑问吗?
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这里只是说马克思,而没有提起恩格斯呢?
师:这个问题你们听懂了吗?老师设计了一个辩论题,恰巧和刚才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请同学们看幻灯。
生:(读)辩论。正方:《资本论》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反方:《资本论》不署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辩论的设计比较巧妙,它一是在学生对伟大友谊有了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的,二是学生又参阅了相关资料,有了论辩的可能。就是说,时机与条件都具备。而辩论的形式又易于激发思考,训练语言。]
师:对这个辩论题,你们懂吗?那么,哪些同学喜欢按正方的观点发表意见?哪些同学赞同反方的观点?好,现在请同学们简单调整一下座位。
师:为了大家辩论得充分,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放录像片)
师:同学们辩论时,要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结合录像片,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好,现在正方、反方先讨论一下,然后辩论开始。
生甲:我觉得《资本论》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因为他们干什么事都是一起干的,署上他们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生乙:我认为《资本论》不署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因为这里恩格斯和马克思有伟大的友谊,署不署名字都无所谓。
生丙:如果署谁的名字都无所谓,不如干脆署上两个人的名字最好。
生丁:《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恩格斯是依据马克思的目录索引和部分原稿。也就是说《资本论》反映了马克思的思想,我认为不署恩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生戊:我觉得《资本论》署上思格斯的名字,更能突出他们友谊的伟大。因为《资本论》最后两卷都是恩格斯帮助马克思完成的,还有我从课文中了解到,在生活上和事业上,大多是恩格斯帮助马克思。所以我认为《资本论》应该署上恩格斯的名字。
师:同学们辩论得很精彩。通过辩论,我们就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他们友谊的伟大。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源于他们共同的什么?你们能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吗?
[教师对辩论的总结没有法官式的裁定正误,而是将注意力引到“友谊的伟大”上,突出了教学重点。]
生甲:共同的目标。
生乙:共同的志向。
生丙:共同的意愿。
生丁:共同的理想。
生戊:共同的思想。
师:也就是他们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曹婕
第二课时是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附小 王显才老师的《伟大的友谊》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我的家(听说训练)
预设目标:
能认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的孩子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能根据要点,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建议:
1、家是港湾,是我们每个人休憩调整的地方。我们对它充满了情感,我们的听说训练绝对不是为了说“家”而说“家”,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家的依恋。语文学科永远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在这样的课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体会家庭的温暖与温馨,使课堂洋溢着一种情感。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2、“倾诉是你的权利,而倾听是你的义务!”在听说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专注地听别人的发言,发现其他伙伴发言中的优点!互相交流,相互感染。
3、让每个人都机会说,可以采取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要好的小伙伴之间的交流,尽可能地在一节课里让每个学生都有张口的机会。
4、说话要有要点,要说清楚,语句完整,意思连贯。在同学的互相帮助下,把话说清楚。
5、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帮你补充、给你建议,使你说得更好。
标签:
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万里长城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寒号鸟(网友来稿)
下一篇:
二年级上学期<欢庆>(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