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07  
标签: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10册教学设计
29 诗词两首(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

   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同学互相补充。

   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一首是词,一首是诗。什么是词?(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你从课题上了解到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3)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还可引导按我们现在的说话顺序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再读读课文,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你们会越来越喜欢这首词,会用诗人般的眼光感受到这夜晚的美妙,而且也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这夜行的乐趣。

   2.学生学习,师了解情况。

   3.交流学习情况。

    (1)交流学习上阙。

     师:你最喜欢哪句词?根据学生发言介绍。

     ①指导朗读,体会这夜晚的静、奇、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指名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情景体会喜悦。“蛙声”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嗅觉、听觉来加以描写。

      师:好一支欢快的丰收交响曲,好一个热烈的丰收庆祝会,此时,它们在说着什么?闻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该句。

     ③小结,过渡到下阕。皎皎明月,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了。(齐读上阕)

   (2)交流学习下阙。

     ①指导欣赏,体会意境。

      不知不觉,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下起了阵雨。)

      伴随着两三点雨滴,可能还会出现——(耀眼的闪电,隐隐的雷声)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意境。

     ②指导朗读,了解心境。

      此时,他迫切需要的是——能躲雨的地方。

      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表现出的惊喜。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读到这里,你感觉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

     这次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

   2.齐读这首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示题目,复习学习方法

   1.以往学习古诗采用的是哪种学习方法?(学生回顾:采用的是三步学习法——一知诗句,二抓字义,三入诗境。)

   2.继续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板书作者名)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初读。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指名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2.理解诗句意思。

    (1)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1.联系生活中的荷花,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2.让学生静静地听范读,静静地想象。

   3.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碧”: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4.小结:这“无穷的碧”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展开全文阅读
   5.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6.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夏季的景象有着不同的特色,关于夏季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课后题)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

   3.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

     选择你喜欢的背一背。

  五、归纳总结

    学了诗词两首,本课的词与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呢?(都是写夏季的自然风光,不同点在于一首是词的形式,一首是诗的形式。)

 

标签: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10册教学设计 29 诗词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积累与运用(七)(西师版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下一篇:30 围魏救赵(西师版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