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524  
标签: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12册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请同学说说自己熟悉的成语故事。

二、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要求以自读、散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古文所写的内容。

三、深入了解、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

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

⑵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⑶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⑷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 说说课文大意。用一个成语概括是什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 想一想:你觉得文中的“蝉”螳螂“黄雀”“持弹丸者”犯了什么错误?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这一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成语阐明的道理。

4.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穿插口语交际:联系语境,说说“蝉”螳螂“黄雀”“持弹丸者”当时会想些什么?

五、比较阅读,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要求:

1、另摘录“螳螂捕蝉”一文。(附:螳螂捕蝉 刘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2、读文章说说还有哪些不懂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3.比较附文与课文有何不同?说说"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有何联系?

六、布置作业

1、适当增添描写,用现代文改写本文故事。。

2、阅读“鹬蚌相争”,说说它与“螳螂捕蝉”有何相似之处?

(鹬蚌相争 赵1且伐燕,苏代2为燕谓惠王3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甘4其喙5。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6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7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1、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2、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3、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4、甘:把东西夹住的意思。5、喙:专门指鸟和兽的嘴。6、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7、熟:仔细)

3.积累成语,完成综合学习“漫游成语世界”。

标签: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12册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下一篇:词两首:忆江南、渔歌子(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