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73  
标签: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10册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大公桥小学 赵海涛

 

【教材解读】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小孩。

  2、板书课题,齐读。谁来说说这个课题告诉我们?(重点理解“氏”“之”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因为古人写作方式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觉得文言文很难学,其实学文言文也不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打开48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你们5个人来读吧,1人读一句。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师评价:字音咬得真准。谁还想读?学生读课文。

  3、师:大家字音读得真准,我也想读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我读,好吗?

  4、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一回生,两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还可以读给你的同位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谁还想读?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学生读得有点味道了。)

三、精读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师: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这是朗读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咱们先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我们以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4、全班交流:

    现在我们来走进这则故事,来认识这个聪明的小孩。大家读懂了这则故事吗?谁读懂了第一句先来说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在这个聪明的小孩身上有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谁来接着读?

  6、孔君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知道朗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杨氏子是怎样答的?这样答好在哪里?

四、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短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语言风趣幽默。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则短文,回味他的语言,你可以和你的伙伴读一读,背一背,讲一讲,演一演。

  2、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指名背。大家一起背背吧!把这则有趣的语言珍藏在脑海里。不会背的地方再看看书,会背的和大家一起背。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

  4、大家讲得真好,有没有同学来表演表演这则故事?(展示学生的表演。)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借助注释、插图读懂了《杨氏之子》,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是那样凝练,仅仅只用几十个字,让我们感受都杨家小孩子的机智、聪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杨家的这个小孩的机智聪明。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短文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读:》,在该书中还写了许多聪明的小孩的故事,老师这里展示其中两篇,同学们来读一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标签: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10册教学设计 杨氏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下一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