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1613
标签:
备课资料
二年级备课资料
《日月潭》教学(人教新课标二年级备课资料)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九课
《日月潭》教学设计
黄土完小:万正高
课 题 9、日月潭 执教人 万正高
课
前
透
视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重
点
难
点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新词。
突破方法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联系语言环境和插图理解生词,在感悟日月潭美的基础上联系朗读、背诵。
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突破方法 采用质疑、自读、讨论、朗读多种形式来突破难点。
信息
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切入举偶 对话平台 总结拓展
感知 识字 读议 交流 背诵 练习 书写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切
入
举
偶 1、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2、(板书课题)相机理解“潭”的意思。
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质疑。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师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学生看图质疑。
2、学生理解、质疑。展示交流。把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以小组或同桌相互介绍、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3、生在地图上找台湾的位置。
4、学生质疑。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对
话
平
台
对
话
平
台
对
话
平
台
感
知
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同学们想知道吗?那么,请同学们亲声读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1、轻声读文,用笔圈点勾画。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识
字 1、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读
议 1、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了。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
流
交
流
交
流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指导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
3、要求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指导学生填空: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
展开全文阅读
4、比较感知,指导朗读。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师生交流: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5、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6、师生总结交流:“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1、日月潭的位置:
、学生读文,相互交流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学生自己填空: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学生自己填空: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
、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生交流:
A.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B.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师生总结交流:“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背诵 指导学生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2、根据老师指导练习背诵。 通过读背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熟悉课文。
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结合插图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通过介绍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升华情感。
书
写 1、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让学生自主发现、临写、评价,培养写字能力
总结
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你知道台湾还有哪些风景名胜呢?介绍给大家听听。 1、学生质疑。
2、学生通过举手介绍台湾风景名胜。(如果不知道台湾风景名胜,自己家乡风景名胜也可以)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
作业
布置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日月潭位于_____,那里__,__,周围有许多____。
2、日月潭中央有个小岛叫___,它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____,叫__;南边像____,叫__
板书
设计
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北边:——圆圆的太阳
形状 南边:——弯弯的月亮
9 日月潭
早晨: 薄雾 隐隐约约
景色 太阳 清晰
中午 下雨 朦胧的仙境
教学
反思 教学中我先从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入手,大家来介绍你了解的日月潭。再引入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讲述日月潭美景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体会景色之美时,我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提出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然后迁移运用,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介绍台湾或家乡景色的说话中,提高学生能力。
伴教
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2010年4月20日
标签:
备课资料
二年级备课资料
日月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论文)
下一篇: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S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