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15
标签:
教学设计
第3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3册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
1、花儿见它招手,树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水儿见它皱眉。(风)
2、画“风”
3、板书“风”:风摸不着也看不到,它在哪儿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叶圣陶爷爷的风这首小诗,去寻找风姑娘的足迹。(风)
二、初读感知
(一) 字词
1、老师配乐范读(播放轻风经过时事物的变化视屏)
[设计意图]:风每个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平时能够留心、仔细观察生活中风过时景物的变化的同学校少。因此,教学一开始,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并使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美景,静听课文的范读,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潜意识的提醒他们平时能主动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就把课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丽,领会语言的魅力,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激情调动了起来,给她们的感情上了弦,定了调,注意力也被牢牢的锁住了。真所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学生自读(边读边标出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字)
3、自己想办法解决(问一问,拼一拼,猜一猜……)
4、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个别、分组、集体读)并同时鼓励:认识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5、观察、识记本课的重点字“游”: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在一个方方正正的池塘里游泳了。
6、写生字,范写---临写
(过渡:我班的孩子不仅是写字的小行家,还一定是读书的小能手呢。)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诗(正确、通顺)
2、个别展示读、小组读并及时正音(其它同学做好小评委)
3、默读找“风“:风姑娘爱跟我们捉迷藏,它就藏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小诗里,火眼金睛的你一定能找到它,边读边勾划,你从哪些语句找到了风。
4、汇报,板书 :树叶颤动的时候,风在那儿了。林木点头的时候,风正走过了。河水起波的时候,风来游戏了。
过渡:你找到了风,知道了风,你的心情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好心情齐读句子。
(三)品味,研读
1、你最喜欢这三处中哪一处风?找出来先读出自己的喜欢之情
2、学生汇报读(据学生汇报情况定教学过程)
(一)第一小节:
1、个别读:(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2、结合板书悟重点词“颤动”:①屏幕演示树叶颤动:我们已经看到了在风中颤动的小树叶,想想“颤动”就是-----
②换词: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替换“颤动”吗?(摆动、摇晃……)
3、体验“颤动”感受风的轻柔:我们就是那一棵棵小树,伸出你的小手,风来了,让这片小树叶轻轻的颤动起来吧!(教师示范)此时的风怎么样?(轻柔、温柔----)
4、读出风的轻柔,温和:多么温柔的风啊,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谁愿意做这位温柔的风姑娘呢?(学生个别读、师生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使感情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来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以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困难较大。由此在执教这一小节时,我关键抓住了重点词“颤动”,想方设法:自己读品味---观察画面想象---换词理解----加动作感知等多种方式,先让孩子理解重点词“颤动”,进而体会风轻柔、温和的特点,达到感情读词。
5、师生归纳学习方法:读---抓重点词、悟重点词--- -读出风的特点。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师生共同学完一个小节后,我给予他们学习的方法,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式,感受了合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自学二、三小节
1、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小节组成学习小组,学习二、三小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保障)
2、汇报学习成果:第二小节抓重点词“微微点头”(观看屏幕、同学们自加动作)体验风,读出感受。
3、第三小节:抓重点词“游戏”,想象风在跟谁做游戏?想想自己做游戏时的心情怎样?进而体会此时风的微妙变化:调皮、淘气、贪玩。
4、对啊,做游戏时你追我赶,东躲西藏,玩得可高兴了。(同桌、小组、男女生竞赛表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师生合作配乐读全诗(一起享受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感)
6、发现规律尝试背诵:通过师生合作发现这首诗三个小节的前两句句式大体是相同的(屏幕出示背诵提纲)
[板块设计意图:感悟,强调的主要是学生主体的阅读与思考,是在和语言材料的亲密接触中对语言材料的品味和体验。在大面积、多层次的诵读、参悟中,学生获得的是对语言材料的整体感知和个性化读解。并在熟读中发现规律依规律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四)、发展想象,创编诗歌。
1、这节课我们通过颤动的小树叶、微微点头的林木、泛起波汶的河水找到了风的足迹,现在我们再到校园中、田野里去找一找,想想你从哪些事物的变化感受到风来了
2、学生试说(也可观察屏幕提示说)。
3、当小诗人作诗
4、据时间情况个别展示给大家
(五)总结、作业
总结口述四季风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找风:到自然界中找风把你看到风来时景物的变化写下来或画下来。
[板块设计意图:运用,一方面是指通过感悟形成的语感去阅读新材料,另一方面指运用已经形成的认识能力去创造、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我让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再次感受自然界中风这种神奇的事物。]
附:板书设计
风
颤动
点头
起波
标签:
教学设计
第3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3册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大熊猫说课稿(北师大版一年级说课)
下一篇:
平等与尊重(冀教版教学设计)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