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116
标签:
教案
第3册教案
苏教版第3册教案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各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时、1分的长短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出示实物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过钟表,而且还认识了整时。同学们看现在是几时?(上午8时)每天的这个时候你们在做什么?你能说说我们都在什么情况下用到钟表吗?(学生自由发言)
揭题:同学们说得真好!的确,时间就像我们的伙伴一样时时刻刻跟着我们,我们一定要认识它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钟表的方法。(板书: 认识时和分)
[说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看实物钟认整时,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1) (电脑出示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提问: 从钟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钟面上有12个数;钟面上有2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
(2) 指出: ① 从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数一数你的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②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两个点之间是一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12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看谁数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3) 小结: 我们刚才通过数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以及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
2. 认识时针、分针各是怎样计时的。
(1) 认识时针。
① 电脑出示“12时”的钟面,提问:钟面上现在是几时?(12时)
电脑演示时针从12走到1,提问: 现在是几时?时针有什么变化?
提问: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结论: 时针走一个大格,就是1小时。
② 动手实践: 让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要求让时针走1小时。
③ 口头练习: 时针走3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5,走了几小时?
(2) 认识分。
① 电脑先出示“1时”的钟面,再出示“1时零1分”的钟面,提问: 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分针走了1小格)你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吗?结论:分针走1小格是1分。
② 口头练习: 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结论: 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③ 动手操作: 请你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要求让分针走5分钟。提问: 分针走了几小格?再拨一拨,要求让分针走10分钟。提问: 分针从哪儿走到哪儿?走了几小格?
④ 练习: 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多少分?分针从1走到5呢?你是怎样想的?
3. 学生动手操作,感知1时=60分。
(1)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把钟调到12时。
引导:在钟面上拨一拨,分针走60个小格,观察一下时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后,先让学生讲发现了什么,再用电脑演示加以证实)
(2) 提问: 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是多长时间?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这说明了什么?(板书: 1时=60分)
[说明: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出钟面上的小格,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使学生主动掌握了新知;通过让学生动手拨钟表,以及进一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既探索出了“1时=60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4. 感受1分的长短。
(1) 引导: 1分到底有多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 分组实验: 第一大组做口算题,第二大组做眼保健操,第三大组写生字,第四大组数脉搏。教师计时。
(3) 提问: 谁来说说1分你都做了什么?
(4) 小结:你看,我们用1分能干这么多的事情,所以同学们要珍惜每1分的时间。
[说明:这里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1分有多长,初步建立了1分时间长短的观念,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1分时间虽短,但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1分。]
三、巩固练习
1.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小时有多长呢?让我们来看“想想做做”第2题。
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是1小时。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并提问: 为什么说再加上10分就是1小时呢?
谈话: 1小时的时间原来有这么长,在1小时里当然也能做很多事情。回去问问你的家长,他(她)1小时里能做哪些事?
2.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真不错。小强、小红和小明三个小朋友也想来考考大家。看看他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图中搜集信息,并逐一解决)
仿照第3题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同桌互相提问并解答。
[说明:练习的设计既有梯度,又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重视学生间的协作,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你准备用所学的知识去做些什么?
[说明:新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教学应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把数学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标签:
教案
第3册教案
苏教版第3册教案
认识时、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认图形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下一篇: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