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98  
标签:教案 第7册教案 人教版第7册教案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二)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求未知数x的书写格式。

教具和学具

插图放大图及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全体学生做课本第146页的口算卡片(六)。

2.填空。

出示口算卡片。

(    )+20=50          300+(    )=360

70+(    )=76          (    )+200=70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例1。

(1)出示课本中的第(1)幅图。

提问:

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③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④说一说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加数+加数=和。等号两端交换一下即:和=加数+加数。

(2) 出示第(2)幅图。

提问:

①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 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60-25=35(本)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1)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第一个加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1)题里是和及第二个加数。)

③怎样求第一个加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3)出示第(3)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什么意思?

②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60-35=25(本)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1)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第二个加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1)题里分别是和及第一个加数。)

③怎样求第二个加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4)第(2)、(3)题进行比较,归纳为一个关系式。

提问:

①第(2)题要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要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同学们分别总结了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

②把两式中要求的加数称为一个加数,把已知的加数称为另一个加数,请同学们归纳成一个关系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运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

教师谈话:过去我们验算加法时,采用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今天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应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即从所得的和里减去一个加数,如果得另一个加数,就是加法做对了。

验算:375+89=454。

 

差不等于其中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

把加法再计算一遍,正确答案应是:

 

练一练

用减法检验下面的加法得数对不对。

(1)6274+52016=58290  (2)24138+8289=32327

全班一半的同学做第(1)题,另一半同学做第(2)题,分别指定一名同学在投影片上做,以便订正。

(1)6274+52016=58290

 

加法的得数正确。

(2)24138+8289=32327

 

加法的得数不正确。

再让学生计算出第(2)题的正确得数。

4.教学例2。

教师谈话:过去我们学过填括号的题,如:(    )+8=15,想一想,用上面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

(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15-8=7,所以括号里填7。)

教师出示:(    )+15=40

学生说出应用关系式,求出括号里的数是25后,教师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可以用字母x表示,变成例2。

例2 求x+15=40中的未知数x。

读、写x。介绍x是拉丁字母,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

提问:

(1)在等式x+15=40里,x表示什么数?

(2)怎样求出x是多少?

(3)根据什么用减法计算?

教师介绍解题书写格式:

 

强调每算一步,等号要对齐。

指导检验,把25代入原式中的x,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

练一练

求x+48=62中的未知数x。

及时纠正错误的书写格式。

(三)巩固反馈

1.课堂练习。

试做练习七第3题。 随堂订正,注意书写格式。

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怎样求一个加数?

(3)利用加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干什么?

(4)求未知数x在书写格式上要注意什么?

2.课后练习:

练习七第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本节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利用三幅图,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把第2题、第3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别总结出关系式,再归纳出一个求加数的关系式。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验算加法,使学生掌握两种验算加法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展开全文阅读
第三层次,利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加法中的未知数x。教学中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在括号里填数引入,着重介绍了书写格式,为以后正式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教学过程的最后,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训练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例1

 

(2)60-25=35(本)

(3)60-35=25(本)

375+89=454

 

加法得数错误。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例2  求x+15=40中的未知数。

 

 
标签:教案 第7册教案 人教版第7册教案 加法各部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下一篇:加法结合律(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